青春叩响能源脉搏 守志耕耘青年担当
青春的足迹印刻能源动脉,奋斗的身影闪耀产业前沿。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深化实践育人路径与成果。2025年7月17日,重庆师范大学“丝路青春・渝见哈密”社会实践服务团(外国语学院)循着国家战略的实践脉络,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先后探访巴里坤换流站与华润电力重能新疆公司,在观摩与交流中,触摸能源传输的强劲脉搏,感受企业转型的创新活力。
换流枢纽,疆电溯流巴里坤换流站作为疆电外送“第三通道”的核心节点,是“疆电入渝”工程的“电力心脏”。换流站负责人通过“实物观摩 + 动态演示 + 技术讲解”的方式,带领实践团队参观换流阀厅、智能监控中心等区域,让成员系统了解了电力转换、远程运输等核心技术——这正是工程跨越千里的关键支撑。
从建设者“扎根戈壁1800天”的坚守,到运维人员“每0.1秒数据监测”的严谨,这些具体场景生动诠释了“大国重器”背后的责任与担当,让实践团成员真切感受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磅礴力量与奋斗者的精神内核。
而“疆电入渝”工程的意义更在此中凸显,它不仅破解了能源分布不均的难题,更以稳定电力为重庆工业生产与民生用电注入“强心剂”,成为跨区域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生动实践。

华润叩变,能源寻道为进一步探寻“疆电入渝”工程产业链,外国语学院实践团队随后前往华润电力重能新疆公司,探寻企业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实践。企业讲解员以时间轴梳理华润集团83年来的发展历程、战略定位及产业布局情况,清晰展现企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轨迹。随后,企业负责人借助沙盘模型与仿真演示,详细讲解了燃煤发电全流程,让团队成员直观看到“每度电的低碳诞生记”。
“发电兼顾生态”“效益连着民生”,华润集团的每一项创新,都在诠释能源企业的转型,都在践行华润集团“引领商业进步,共创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华润集团以“使命担当——具体实践——民生获得感”的传导逻辑,为团队成员体悟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立体参照,让青年学子进一步锚定“创造实际价值”的方向。

实践砺志,青春铸魂从戈壁深处的电流脉动到车间里的绿色革新,此次探访既见证了巴里坤换流站“硬核”技术支撑的能源跨越,也体悟到华润电力“绿色”转型中的发展智慧;既读懂了工程建设者扎根荒漠的坚守,也看见重点能源企业突破创新的魄力。这些鲜活实践让“西电东送”从课本上的概念变成可感可知的现实,更让“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戈壁风沙与机器轰鸣中有了具象的注脚。
对实践团而言,这场探访早已超越简单的知识拓展——专业视野在技术细节与产业转型中得以延伸,更重要的是,当青春脚步与国家能源战略的脉络相触,当书本理论与戈壁上的坚守、车间里的创新相遇,那份服务国家发展的责任意识便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化作“知行合一”的笃定。让每一份青春力量在对接国家需求中找到坐标,让奋斗的方向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在接力书写国家发展新篇章的征程上,留下属于青年一代的坚实足印。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期:2025年7月26日
通讯员:莫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