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哈相融承文脉,实践共筑同心桥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文化不仅提供精神动力,还提供价值引领和内生动力,已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2025年7月,重庆师范大学“丝路青春·渝见哈密”社会实践服务团(外国语学院)奔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在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曹丽、指导老师杜佳、吴佳欣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且意义深远的文化探寻与实践活动。
融媒架桥传乡音,青春执笔绘新声2025年7月17日,团队来到巴里坤县融媒体中心,在办公室主任王琴的引领下探访了短视频组。成员们首先集中观看了巴里坤县专题宣传片,不仅深切感受了县域风土人情,也直观认识到短视频作为新型传播载体在高效传递地方声音中的作用。随后,西部计划志愿者分享了自己用专业助力家乡宣传的经历,展现出青春力量在基层传播中的坚守与创新。互动问答环节中,团队成员进一步加深了对创作规律与传播策略的认知,更深刻体会到融媒体如何为地方文化传承与传播锚定历史根基、赋予深厚文化底蕴。

文博千载凝文脉,边疆万象传今朝之后,团队前往巴里坤清代粮仓遗址参观。了解到粮仓背后的边疆开发故事后,成员们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非凡智慧与创造力,仿佛穿越时空,亲身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巴里坤县博物馆罗列的278件珍贵文物,生动展现了当地三千余年的民族交融与边疆开发历程,让成员们深切认识到历史文化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的基石作用。怀揣着对文化传承的热忱,团队成员走上街道开展毛毡等非遗技艺调研。与民众交流中,他们深入了解到非遗传承的现状与面临的一些现实情况:比如年轻人因学艺需投入较长时间,且收入稳定性有待提升,能沉心传承的并不多;同时毛毡制作工序较为繁杂,标准化的教学体系也尚在完善中。团队成员认真记录所见所闻所思,为后续助力非遗传承积累了丰富资料。此次调研不仅让成员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在民众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让文化传承意识得以在更广泛的群体中生根发芽。

湿地课堂拓视野,生态研学砺真知最后,团队成员来到高家湖湿地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实地考察天山脚下的生态屏障区。作为边疆地区以生态振兴撬动乡村振兴的缩影,高家湖湿地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只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用文化资源激活经济活力,才能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为边疆地区可持续发展书写独具特色的时代答卷。
山河永在,文化长明。从课堂里多元文化的熏陶,到边疆古迹中的文脉探寻,重庆师范大学的青年学子始终以实际行动连接渝疆情谊,用青春热情点亮边疆热土。时代新声与历史古韵共鸣,共同勾勒出一幅文化交融的美好画卷。这份跨越千里的实践担当,让青年的理想在服务中愈发坚定,也期待未来有更多青年接力前行,为边疆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书写更多崭新篇章。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期:2025年7月22日
通讯员:李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