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学 SPQ 晋韵食光科普实践团走进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老西醋博园,以 “科学揭秘健康饮食,晋中美食赋能乡村振兴” 为主题,在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中,开启了一场关于老陈醋文化、科学价值与乡村发展的深度研学之旅。
古法工艺里的 “时间魔法”
在老西醋博园的美和居手工酿制车间,实践团成员们静静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山西老陈醋的千年传承。透过玻璃橱窗,传统 “蒸、酵、熏、淋、陈” 五步工艺清晰可见:高粱经蒸煮释放淀粉,接入老曲发酵酝酿风味,熏醅赋予独特色泽与香气,淋醋提取醇厚原浆,最后入缸经 “三伏暴晒、三九捞冰” 自然陈酿。
“这‘陈’字最有讲究,最少要一年,久的能达数年。” 工作人员指着 “万吨伏晒捞冰池” 介绍,高温浓缩养分、低温提纯杂质,正是这样的时间沉淀,让老陈醋富含醋酸、氨基酸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实践团成员边听边记录,默默将这些 “健康密码” 与课堂知识对应 —— 原来 “醋能助消化、益代谢” 的说法,藏在这古老工艺的每一步里。
文化景观与特产里的 “振兴图景”
漫步园区,龙柱、醋文化大理石展示墙等景观错落分布,工作人员讲解着其中蕴含的醋与晋商文化、民俗传统的关联,让成员们渐渐明白:这缸醋里,装着的不仅是滋味,更是晋中大地的文化记忆。
在山西特产总汇,实践团了解到,借助醋博园的文旅平台,榆次老陈醋、平遥牛肉、太谷饼等周边特产有了更广阔的展示与销售渠道。工作人员介绍,园区通过集中呈现区域特色产品,推动 “醋文化” 与 “地方味” 深度融合,让本土美食从田间地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纽带。
非遗传承中的守正与创新
在醋博园中触摸古朴酿具,于特产区端详醋咖啡、醋冰淇淋等新奇展品,实践团深切感知老陈醋非遗传承的 “变与不变”:
守正 是对 “父子相授、师徒相传” 古法的坚守 —— 蒸酵熏淋陈的工序里,藏着千年调味智慧;创新 是让老手艺挣脱厨房边界:醋咖啡的微酸碰撞拿铁香,醋冰淇淋裹着陈醋清冽,醋香皂、泡脚包将醋的养生属性融入日常…… 这些基于醋的酸性、营养与文化符号开发的衍生品,既是园区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成果,更让老陈醋从 “餐桌配角” 变身“文化体验载体”。
“保护不是把技艺锁进玻璃柜,而是让它变成年轻人爱尝的潮品、爱用的好物!” 工作人员指着陈列架上的醋味创意,道破非遗活化的密钥。实践团由此悟得:当老陈醋的健康内涵与潮流场景交融,非遗便不再是遥远传说,而是能赋能乡村的 “活态文化生产力”—— 既守住千年技艺根脉,又开掘出振兴新路径。
离开时,夕阳为醋博园镀上金边,醋香依旧萦绕。此次研学虽未及深入互动,却让 SPQ 实践团真切触摸到:晋中老陈醋里,既有千年传承的健康智慧,更有美食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答案。这趟 “醋香之旅”,为实践团的调研写下了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