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总结

湖南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凤凰起舞团”探寻凤凰古城绿色非遗三记

时间:2025-07-23 关注:

  红网时刻新闻7月21日讯(通讯员 林嘉辉 毛浩 蒋政轩)夏季的凤凰古城,沱江碧波倒映着青瓦飞檐,湿润的青石板上,7月20日,湖南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凤凰起舞团”的学子们步履轻盈,循着古老技艺的芬芳与清音,开启了一场探寻苗族非遗中低碳智慧的深度对话。他们的镜头与笔端,记录下三位匠人指尖流淌的绿色诗篇。

  经纬生绿:方寸之间,织就余温新章

  古城小巷深处,龙阿婆的织机旁堆叠着斑斓的苗布。但吸引学子们目光的,却是她手中正被赋予新生的精巧物件——一方方散发着草木清香的鼠标垫。“这些啊,都是织布剩下的边角料子。” 龙阿婆笑意盈盈地向团队成员介绍到。阿婆手指灵巧地裁剪、拼合着各色布片,只见零碎的布头在她手中蝶变重生,天然的植物染料浸润出温润光泽,这寻常的电脑伴侣,在阿婆的巧思下,成了连接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的绿色信使,无声诉说着循环再生的朴素智慧。

  图为团队宣传专干林嘉辉与龙阿婆进行交流 供图/毛浩

  清风入怀:竹语轻摇,扇引自然凉意

  循着树木的清香,团队走进了吴阿婆静谧的小院。这里的主角,是一柄柄正在诞生的手工竹扇。吴阿婆端坐小凳,取过浸润了山泉水的柔韧竹篾,手指如穿花蝴蝶般编织。她将编织好的扇面嵌入打磨圆润的竹柄,院角堆放着天然颜料浸染的丝线,为素雅的竹扇添上几笔灵动。阿婆轻轻摇动刚完工的扇子,清风徐来。 竹篾的纹理在阳光下流淌,每一柄扇子,都像一片会呼吸的竹叶,将低碳生活的清凉与惬意,轻轻送入人们手中。

  图为吴阿婆正在制作手工竹扇 供图/肖美清

  银辉蕴境:古锤轻叩,锻出天地清音

  最后,那清越悠扬的叮咚声将学子们引向百年银铺“龙氏工坊”。龙师傅凝神静气,手中的小锤正不疾不徐地亲吻着温润的银料。他展示着祖辈相传的“冷锻法”,锤落之处,银料如面团般延展、塑形,而非依赖电火的炽烈喧嚣。龙师傅目光专注,话语间带着对自然的敬畏,锤下散落的点点银星,被他细心归拢于陶罐,准备着下一次的重生。他托起一件半成的银饰,炭火的暖光在银面流淌。

  图为龙师傅正在锻造苗族银饰 供图/毛浩

  双语筑桥:心语相传,绿韵飞向远方

  身为外国语学院的使者,“凤凰起舞团”用心聆听、记录、转译。他们将龙阿婆“边角宝贝”的再生哲学、吴阿婆“竹引清风”的天然凉意、龙师傅“古锤蕴境”的沉静力量,编织成富有诗意的《古城绿色匠语》。队员林嘉辉在笔记中感怀:“阿婆们指尖的方寸绿意,师傅锤下的清越银音,都是大地母亲谱写的生态和弦。我们愿作传声筒,让这绿色的韵律响彻远方。”

  在古城跳岩旁,一场名为“指间绿韵,心系沱江”的微型展示悄然上演。植物染的鼠标垫、竹篾编织的清风扇、古法锻造的银饰静静陈列。中英双语的解说牌,如诗般讲述着它们的故事:一方鼠标垫,承载草木余温,让塑料远离指尖;一柄清风扇,摇动竹语山风,为夏日注入自然清凉;一件银辉饰,凝结炭火匠心,在时光中低吟浅唱。

作者: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总结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