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总结

浙江农林大学“京杭大运河桥西老工业带 空间改造及社会评价调查研究”实践团赴 拱墅区桥西老工业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时间:2025-07-23 关注:

  浙江农林大学“京杭大运河桥西老工业带空间改造及社会评价调查研究”实践团于 7 月 6 日-14日前往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参观学习,并实地走访了桥西老工业带,深度体验了为期八天的实地调研活动。

(团队成员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正门口拍摄合影 拍摄:汪燕)

  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时期吴国为沟通江淮而开凿的邗沟,经隋炀帝时期大规模扩建贯通南北,至元代截弯取直后基本形成今日格局,杭州作为其南端终点,地位举足轻重。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内,团队成员观摩了精致逼真的历代船只模型,研读了丰富详实的文献史料,系统了解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脉络。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大运河作为古代漕运主干线,不仅承担着粮食、物资运输的重任,更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杭州段,尤以拱墅区拱宸桥区域为代表,因运河而兴,成为重要的商贸枢纽与物流中心,塑造了杭州“因河而兴”的历史繁荣景象。

(在“中国大运河”石碑前拍摄团队合影 拍摄:汪燕)

  拱宸桥区域在计划经济时期聚集了杭州第一棉纺厂、杭州红雷丝织厂、大河造船厂等等一系列国营工厂。在工业产业衰退之后,桥西段作为 “拱宸桥桥西历史街区”被列入遗产区并进行一系列空间改造。团队成员通过文献阅读、现场踏勘、影像记录等方式,详细考察了工业建筑改造后的博物馆群与创意园区的空间改造策略与手法。博物馆群主要以修复建筑原貌、结构加固和空间重组为转型策略,多为静态展示,但缺少互动体验。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丝联 166 等文化创意园,将核心历史建筑风貌较好保留,多采用加建与改造手法,力求与原有肌理协调。

  活动后期,成员考察了桥西与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及业态情况。街区保留原有空间尺度与肌理,保护特色建筑构件的同时并植入新的现代材料和丰富多元的业态,形成了良好的“慢生活街区”。在店铺定位与业态运营层面,成员发现桥西和小河街区存在明显差异。成员在活动后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并深度剖析了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基于实地走访的所见所闻,团队精心绘制了一份详实的桥西老工业带工业遗产地图。该地图清晰标注了包括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原杭州长征化工厂)、小河公园(原中石化小河油库)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工业改造项目的位置与信息。这份地图不仅直观呈现了调研路线,也为后续深入研究桥西老工业带的空间改造与社会评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团队绘制的桥西老工业带工业遗产地图 绘制:吴添翼)

  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在守护工业历史印记的同时,通过加建改造手法与现代材料的适度融入,实现了新旧元素的和谐共生,不仅显著提升了区域活力,更让工业遗产得以有机融入当代城市生活,成为承载历史文脉与生活气息的独特空间。成功的空间改造并非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在尊重历史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巧妙注入更多的可能性。

新闻稿撰写:汪燕,井永琪

指导老师:王雪如,陈益龙


 
作者:汪燕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京杭大运河桥西老工业带 空间改造及社会评价调查研究”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总结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