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朝暮与春秋,有人用脚步丈量世界,有人用文字穿越千年。近来一本《中国精神在我心》被我翻卷了书角,仍觉开卷有益,常读常新。从文字中,我体察到支撑中国一路走来直至如今海晏河清,时和岁稔的精神动力,其中尤被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所触动,时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博大的格局。
当我们谈论中国精神,我们谈论的是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发展核物理研究,可谓举步维艰。经济上适逢国家困难经费不足,科技上更几乎是一张白纸;前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蘑菇云暗影笼罩在国土上空,后有“禁止核试验条约”阻挠,其中的筚路蓝缕,只有科研先辈才知。单说计算一样,每遍都有几万个网点,每个网点七八个参数,每个参数五六个方程式,科研工作者们忍受着反复失败的折磨,历经一年九遍计算,终于得到正确数据。当第一颗导弹形成蘑菇云,大家相拥而泣,钱学森什么话都说不出,只想痛哭一场,五年煎熬,都随烟云升入天空。每当读到这里,我总会为这种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深深触动,联想到生活学业中遇到的困难坎坷,总会为这种迎难而上、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所鼓舞。这种精神时时提醒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当我们谈论中国精神,我们谈论的是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于各时各世、各行各业都闪耀着突破狭隘利己局限、以个体人生造福更多人、贡献国家的博大光辉。钱学森、邓稼先、无数科研工作者,抛下了名利,舍弃了优渥,阔别了家庭,从此走进一个未知领域,名字成为机密,消失在大众视野中。正因为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才让我国独立自主拥有核武器,不再为国际核威胁所笼罩。有人会问,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他们以行动作出回答:钱七虎隐姓埋名六十载为国筑盾,杨宁带领家乡致富诠释最动人的归鸟反哺,毛师花奶奶二十四年如一日坚持五角早餐铺,徐淙祥用面朝黄土让麦浪汹涌于安徽、米粟盈满于炊锅……人若达到相当高度,他必须为社会创造相应价值才能稳固;人若想达到相当高度,他必须将自己的命运与人民相联。爱因斯坦曾言,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当我们谈论中国精神,我们谈论的是舍己奉公的爱国精神 任何感天动地壮举背后所付出的,都是疲惫乃至危及健康的、殚精竭虑的、直面迎接质疑与误解的,需要一种九死未悔的顽强意志所支撑,而这种意志最深厚最恒久的来源,即是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一种以助祖国摆脱外来压力走向繁荣富强、救人民于疾苦实现与共长安、让党的领导长明灯一直高照在世界东方为己任的殷切远景与博大胸怀,这种精神让千千万万科研工作者投身到中国国防事业洪流,历经沉浮,休戚与共。是钱学森被拘禁岛屿每夜亮灯不得休息仍不灭回国之志,是彭桓武掷地有声的“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是邓稼先对妻那句“今后恐怕不能照顾这个家了,这些全靠你了”,是饥荒年间举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四面八方支援科技人才……现当代更从不乏爱国精神的践行者,从沈忠芳到徐淙祥,从陈清泉到毛师花,再到无数恪尽职守、遵纪守法、平凡而又有一股蓬勃生力的普通人,我们都在自己所在的位置上,每个人对国家或大或小的贡献托举起社会的平稳运行。
在这个人人都有充分自由的和平年代,有人追逐“优绩主义”,有人选择做“精致利己主义者”,这样的心胸着实狭隘而不可取。在国际局势日益严峻复杂、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青年更应赓续传承勤勉奋斗、躬身奉献、克己奉公的“两弹一星”爱国精神。我们有机会把中国变得更好,我们有责任把中国变得更好,我们不要彼此耳语、而要朗声合唱,歌颂这精神根基爱国精神,它从千年走来,回荡至今。
其实,笔者对这个主题格外有感触。我是河海大学“水润韵匠心,功勋薪火传”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负责人,在2025年5月收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遴选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公告后,第一时间组建团队准备材料,并成功通过遴选,于暑期正在开展此次社会实践。目前团队已经在南京、苏州、天津等城市开展9场线下宣讲,6场线上直播,运营6个社交媒体账号,受众覆盖近3000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中国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讲述着中国精神。而今读到《中国精神在我心》,更加为这种精神所感动、鼓舞,并将在生活中践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爱国精神、中国精神。
远瞻时代洪流,这一个个精神坐标已然化作民族征途上的点点春星,润物以霖,化人以德,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将中国精神赓至千秋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