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山东大学助力黔行志愿服务队在贵州省赫章县第八次的支教活动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助力黔行”队伍将依托团中央“七彩假期”“两弹一星”以及山东大学“共同的家园”“希望小屋·山大担当”“谁不说我家乡好”等社会实践项目,面向金银山社区和汉阳街道的易地扶贫搬迁和少数民族家庭儿童开展志愿支教服务和社会调研,在课业辅导、拓展培养、文化传承和思想引领等多个方面,为农村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帮扶和爱心关怀。此外,队伍还将结合贵州特色多民族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开展和组织文艺汇演等特色活动,在基层服务中展示青年的奉献精神,传播山大声音。
上午九点半,开营仪式正式举行。由队长代表山东大学“助力黔行”支教队发言,向各位家长介绍支教项目与接下来两周的安排,以及支教队的相关情况。接下来,各位支教队员依次做自我介绍及自己教授课程的准备及开展,希望与各位同学共同收获成长。最后,综合事务组组长向各位学生做安全事务方面的注意事项宣讲,再次表达了对本次支教顺利开展的期待和信心。
下午两点半,支教授课正式开始。“助力黔行”支教团队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第一堂别开生面的素质拓展课。本次素质拓展课以“小吸管搭世界”为主题,鼓励孩子们从实际生活出发,发挥想象力创造个性化作品,如桥梁、城堡等建筑模型,将日常废弃吸管转化为手工艺品。
制作过程充满挑战,为解决结构稳定性问题,学生们自觉分工合作,创新性探索方案,有的将吸管拧成波浪形等多样形状,有的将剪切后的吸管灵活拼接,有的使用胶水进行二次加固,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成果”。看着自己和小伙伴合作搭建的作品,小朋友们的眼睛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老师,您快来看我们搭建的房子是不是很高、很漂亮?”孩子们叽叽喳喳拉着老师的手围成一圈。中间彩色的“高楼”耸起,四周满是孩子们炙热的目光。看着这座由童心浇筑的“城堡”,老师不禁称赞:“很漂亮!”孩子们童真的面庞和清脆的笑声,也许就是教育最生动的注脚。
这场以吸管为媒介的美育实践,体现了队员们“低成本”“可触碰”“高创意”的课程设计理念,蕴含着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培育学生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巧思。团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打开乡村孩童接触艺术的一扇窗,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五育并举,实现全面发展。
爱心浇灌求知幼苗,以青春点亮希望之光;热血奔赴山海之约,以奉献谱写成长华章。 助力黔行的支教征程已经起航,我们相信“助力黔行”定能在此播撒智慧与梦想,为孩子们的未来注入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