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至7月30日,由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的“助力黔行”实践团队,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街道、汉阳街道两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面向当地280余名困难家庭儿童开展了基层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深度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将教育帮扶与文化传承有机融合,不仅开设“七彩假期”“两弹一星”等特色课程,更深入调研当地非遗技艺文化,以多元化举措为赫章县发展注入动能。自2021年起,团队在赫章县开展支教工作的四年间,帮扶范畴已从单一支教教学拓展至经济、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紧密贴合当地县情,切实落实国家战略部署。
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助力黔行”团队始终将基础学科教育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实现知识的通俗化传递:语文课开设“拼天诗”课程,引导孩子们探寻诗词背后的文化奥秘;数学课以“数火柴”为教学载体,帮助孩子们掌握运算规律。此外,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特色教学:用单片机带领孩子们解码“控制”原理;以“郁金香泡沫”案例引导孩子们领悟“理性决策”的重要价值。为充分挖掘孩子多元潜能,团队精心打造“七彩假期”多彩课堂、“两弹一星”系列宣讲课程,从声乐、美术、体育、历史等多个维度发力,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如此,为响应“科创兴国”战略目标,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创性开发“星光课堂”系列科普课程,由王超群教授开授第一课,将前沿机械狗带进课堂,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充满科技感的、别开生面的机器人自主导航课程,点亮山区孩子的科技梦。
活动期间,多方力量为赫章县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物资支撑。其中,山东大学贵州校友会、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离退休工作处联合向赫章县第四小学捐赠图书2500余册,建立“山大图书角”,为孩子们构建起丰富的知识储备平台;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捐赠6套智能机器人,助力赫章县科技馆建设,帮助孩子们感受科技、激发兴趣、启迪探索。在捐书仪式上,赫章县委常委、县长鹿焕勋发表讲话,对山东大学及各捐赠单位的善举表示衷心感谢,强调此次捐赠将有效丰富学校教学资源,为孩子们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并勉励孩子们珍惜社会关爱,勤奋学习,以知识改变命运。
深耕非遗文化传承,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助力黔行”社会实践团队在聚焦教育帮扶的同时,始终致力于推动当地彝族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让课堂之外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团队成员深入挖掘赫章当地民族历史与非遗文化底蕴,专程寻访了松德英、杨晓燕等多位资深彝族绣娘及非遗传承人,通过与她们深入交流,了解到非遗技艺传承难、传播慢、型式旧的难题。于是团队与金银山街道紧密携手,联合此山文创工作室为当地非遗文化提供公益性文创设计服务,积极探索“非遗+文创”的创新发展模式。一系列融合彝族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应运而生,保留非遗技艺的本真韵味的同时,又蕴含着现代市场的活力。截至目前,产品成功投入市场,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台盟中央帮扶赫章20周年之际,“助力黔行”团队联合此山文创工作室精心完成了向台盟中央的献礼设计工作,以非遗文创为载体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生动诠释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的深度融合。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黔行”团队始终秉持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的理念,深度融入当地发展实际,在教育帮扶、文化传承、经济助力等领域持续发力,以扎实行动践行高校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为赫章县乡村振兴与文化繁荣贡献了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