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古韵新声绕河阳: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发布时间:2025-08-18 关注: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苏州理工学院

千条塘泾穿沃野,百道河流通古今,河阳山歌的悠扬旋律,在张家港的水乡阡陌间回荡了千年。这个夏天,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苏州理工学院 “古韵新声,寻歌河阳” 实践团队踏上这片浸润着歌韵的土地,以走访、传唱、互动等方式,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青春活力,完成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温柔相拥。

行远自迩,厚积方能薄发。实践伊始,队员们便沉下心来研读史料,在泛黄的文献中梳理河阳山歌的源流脉络,于平仄韵律间触摸吴地文化的基因密码。从《斫竹歌》的古老雏形到《莳秧歌》的生活气息,从方言唱词的独特韵味到稻作文化的深厚积淀,团队在集中学习中逐渐明晰:唯有读懂历史,方能传好薪火。

带着这份敬畏,队员们走进河阳山歌馆。斑驳展柜里,手抄歌本的墨迹诉说着收集者的艰辛;馆长指尖划过的乐谱,流淌着 “每首歌都是祖辈基因” 的深情。在国家级传承人陈小妹的指引下,青年们轻启歌喉,学唱那 “嗯哟斫竹,嗬哟嗨” 的古老调子,让千年声韵第一次在青春喉间苏醒。

街巷市井,是文化生长的土壤。杨舍镇的知识问答里,路人对答如流的默契,印证着山歌在民间的生命力;南丰广场上,遛狗青年随口哼唱的旋律,藏着传统与日常的交融;锦丰镇的猜词挑战中,阿姨接唱的熟稔,让队员看见文化传承的无形脉络。更妙的是乐余镇的 “歌声换商品”—— 一曲合唱的《斫竹歌》,换得店家笑颜与信物,古老歌谣在以物易物的淳朴里,焕发新的感染力。

当塘桥镇的戏台响起青年们改编的山歌新韵,这场实践已不止于调研。从文献研读的沉静到街头传唱的热烈,从对传承人的深深鞠躬到与百姓的相视一笑,队员们既是文化的探寻者,更成了歌声的传递者。

正如水乡的河道滋养两岸,文化的长河亦需代代疏浚。此次实践让青年们懂得:非遗的传承,既要守艺人如磐石般坚守,亦需后来者如活水般创新。当青春的脚步踏响河阳路,当千年的山歌遇见年轻的心灵,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终将让古韵新声,在新时代的风中,唱得更远、更亮。

(作者:林漫歌)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