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7 关注: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团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号召,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组织志愿服务队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于 7 月 18 日启动为期五天的 “推普”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为核心,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宣传推广、教育帮扶等举措,推动普通话在乡村地区普及,搭建沟通桥梁以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基层、锤炼本领,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下乡调研,摸清推普现状
在此次 “三下乡” 活动中,志愿团队首站聚焦乡村普通话使用现状,深入昭平县马江镇清州村、湾岛村及福利养老院等地,开展全方位调研。
在清州村党群服务中心,团队与驻村第一书记等村干部展开座谈,详细了解当地普通话普及率及使用难点 ——“缺乏常态化使用环境” 成为制约推广的主要瓶颈。期间,原清州村支书讲述了建国初期滇西剿匪斗争中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让同学们在红色故事中感悟 “为人民服务” 的内涵和真谛,更坚定了推动普通话普及、助力乡村发展的决心。
在湾岛村,团队成员走进村民家中、在休闲凉亭与村民面对面交流,通过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式,记录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村民的普通话使用习惯;同时,开展防诈骗、防溺水知识的普及,并走进当地茶山,一边帮茶农采茶,一边进行 “推普 + 助农” 宣传,让村民理解 “说好普通话,能更好对接市场、拓宽销路” 的现实意义。此外,团队还前往昭平县福利养老院看望、慰问老人,在关怀中交流,进一步掌握乡村特殊群体的语言需求。
在清州村党群服务中心合影
纪念碑前鞠躬献花缅怀剿匪英雄
校园传薪,播撒通用语种子
第三天,志愿团队将推普阵地延伸至校园,以昭平中学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活动前,团队精心调试设备、布置场地,准备 PPT 课件、互动道具及奖品,为授课做好充分准备。
在正式授课中,团队采用 “PPT 讲解 + 互动体验” 模式,围绕 “平舌音与翘舌音辨析”“日常交际用语规范” 等内容开展趣味教学;同时,设计手工绘画、创意视频拍摄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此外,团队还结合瞻仰昭平县烈士陵园(缅怀剿匪烈士、抗美援朝烈士等)的红色教育环节,将革命精神与推普意义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 “说好普通话不仅是沟通需要,更是传承红色文化、连接外部世界的桥梁”。此次校园活动,有效拓宽了学生的语言视野,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在烈士陵园瞻仰缅怀烈士
在昭平中学开展“推普”授课
在昭平中学门前合影
多方联动,拓宽推普路径
第四天,志愿团队进一步联动多方力量,拓宽推普覆盖面。上午,团队前往昭平县团委办公处,与县团委副书记及办公室主任深入交流,了解县域推普工作规划与难点,探讨 “高校 + 团委 + 基层” 的协同推广模式;随后,协同县团委及城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走进城中社区第三安置小区,入户开展推普宣传,向居民发放材料、讲解政策,解答 “学好普通话对就业、子女教育的好处” 等疑问。期间,团队成员还接受了昭平融媒体采访,借助媒体力量扩大推普影响力。
下午,团队聚焦不同群体,在昭平文化广场、菜市场、新华书店、学校周边等人群密集地开展调研,计划收集 50-70 份问卷,全面掌握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群的普通话使用需求,并提出建议。此外,团队还走访中国共产党昭平县鹊鸣春茶叶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普通话的需求,探索 “行业 + 推普” 的特色路径。
与县团委副书记和办公室主任进行交流
团队成员接受昭平融媒体采访
青春聚力,推普之路不止步
“推广普通话,是乡村振兴的‘隐形桥梁’,能打通信息壁垒、促进资源流动。”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此次 “推普” 实践活动,既是对乡村语言现状的深度摸底,更是青年学子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高校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担当。
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志愿者们扎实开展乡村调研、校园授课等工作,积极推动多方联动、媒体发声,以脚踏实地的行动丈量乡土,以务实有效的举措传递推普理念。此举不仅增强了村民对普通话重要性的认识,更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 “乡村振兴需要语言通” 的理解,切实将理论知识与基层实际相结合。
此次活动有效推动 “高校智力 + 地方资源” 深度融合,为昭平县推普工作注入了青春动力,同时也让青年学生在基层大课堂中锤炼了过硬本领、坚定了理想信念,实现了服务地方与自身成长的双向促进。下一步,团队将继续整理调研材料,形成高质量实践报告,为后续推普工作提
供有效的参考,以青春之力持续赋能乡村语言建设,为拓宽乡村振兴之路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