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海上丝路”的金融密码:探访宁波钱币博物馆
一枚小小的钱币,承载的不仅是价值,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2025年暑假,宁波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小组走进宁波钱币博物馆,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金融之旅”。队员们通过近距离观察从贝币到数字货币的演变,系统梳理了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的商贸与金融发展史,深刻感悟了港城宁波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精神。无声的语言:凝固的历史与立体的金融史 “钱币是凝固的历史,也是无声的语言。”在宁波钱币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队队员们仿佛打开了一部立体的宁波金融史。博物馆的陈列以时间为脉络,系统地展示了从先秦至当代的各类钱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与宁波“海上丝路”历史紧密相关的展品。万国通商:异国钱币见证港城繁华 在“港城兴起”展区,队员们看到了大量作为海上贸易媒介的外国钱币,如波斯银币、日本和同开珍”等。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货币,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却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宁波港万国通商、舟楫往来的繁华景象。队员赵晓阳指着一块残存的宋代铜钱说:“这小小的铜钱,曾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硬通货’,它背后是宁波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步入“金融创新”展区,一套清代“庄票”的复制品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讲解员介绍,在传统金属货币不便携带和结算的时代,精明的宁波钱庄业创造性地发明了“庄票”——一种不记名的、见票即付的信用票据。它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信用卡”,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是宁波金融史上的一大创举。队员们围在一起,仔细观察票面上的 intricate 防伪印记和印章,无不感叹先人的商业智慧。近代转型:“宁波帮”铸就金融辉煌 深入展馆,队员们发现,宁波的金融创新远不止于此。在近代“宁波帮”展区,一张张泛黄的汇票、股票和存单,勾勒出一条从传统钱庄到现代银行的转型之路。以秦润卿、虞洽卿等为代表的宁波商人,将传统的信用体系与现代金融理念相结合,在上海等地创办了众多影响深远的银行和钱庄,构建了覆盖全国的金融网络。这些展品不仅是金融凭证,更是“宁波帮”诚信为本、审慎经营、勇于创新的精神象征,深刻诠释了这座城市从古代商埠迈向近代金融中心的内在动力。
除了静态的陈列,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生动再现了古代钱庄的营业场景。队员们戴上耳机,听“账房先生”讲解“龙门帐”和“三脚帐”的独特记账方法;在触摸屏上,他们点开不同年代的宁波地图,看港口的兴衰如何影响钱币的流通与演变。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书本上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而立体。
“这次实践让我对宁波有了全新的认识,”队长何蕾在活动结束后分享道,“我们不仅有港口的硬核实力,更有金融软实力的深厚底蕴。作为新时代的宁波青年,我们更应该了解、传承并创新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让‘海上丝路’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闪耀。”
图1为实践队队员在宁波钱币博物馆内,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博物馆荣誉称号。供图 杨雨霏
图2博物馆展柜中陈列的支票及纸币,队员们正用手机记录其细节。供图 何蕾
通讯员 杨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