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中 “关爱少年儿童成长” 的号召,充分发挥青年学子的专业优势与社会责任感,7月10日,计算机工程学院 “向阳花开” 社会实践团跨越百余公里,走进宿迁市泗洪县双沟镇雪五村,以 “青春 E 行 守护童心” 为主题,围绕心理健康疏导、科技知识科普、安全技能传授、乡土文化传承四大板块,为当地留守儿童打造了一场为期一天的 “成长赋能盛宴”,用青春行动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心理守护:解锁 “心” 密码,传递阳光力量
抵达雪五村活动中心后,实践团成员第一时间开启 “暖心对话” 环节。他们以同龄人的视角、亲切的语气,与孩子们一对一围坐交流,从 “最喜欢的课堂科目” 聊到 “和小伙伴的趣事”,再到 “是否有小烦恼想分享”,逐步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细致掌握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学业压力及情绪状态。
随后,“鸭梨变身记” 压力管理心理课程正式开课。成员们用卡通动画讲解 “什么是压力”,通过 “压力气球” 小游戏让孩子们写下烦恼并 “放飞”,还设计了简单易学的 “手指减压操”,带领孩子们跟着节奏舒展身体。课堂上,原本腼腆的孩子逐渐主动举手分享,有的说 “知道了考试紧张时可以深呼吸”,有的说 “以后和爸爸妈妈有矛盾会好好说”。这场充满温度的心理课,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调节情绪的实用方法,更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被爱护的温暖。
科普启智:玩转 “科技潮”,播种梦想种子
作为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实践团,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 “E 路护苗” 科普小课堂打造成本次活动的 “亮点环节”。课堂上,没有枯燥的理论讲解,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趣味实验:
用玻璃杯、盐水、导线和小风扇组成 “简易发电装置”,当孩子们看到 “盐水居然能让风扇转起来” 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呼;
拿出自制的 “手摇发电机”,让孩子们轮流动手摇动,体会 “每转一圈都要用力,一度电真的来之不易”,潜移默化传递节约用电理念;
打开 AI 绘画软件,引导孩子们说出 “想画会飞的房子”“有机器人朋友的公园” 等梦想场景,成员们现场操作生成画作,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科技的 “魔法魅力”。
“我以后也要学电脑,做自己的动画!” 活动结束后,孩子小宇(化名)兴奋地说。这场科普课,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 “科技改变生活” 的梦想种子。
安全护航:筑牢 “防护墙”,提升自护能力
考虑到夏季是儿童安全事故高发期,实践团将 “安全课堂” 设计得生动又实用。成员们提前准备了卡通安全手册、情景卡片,以 “问答 + 模拟” 的形式开展教学:
针对防溺水,通过 “危险水域找茬图” 让孩子们识别池塘、深沟等危险区域,现场演示 “漂浮物自救法”,还邀请孩子上台模拟 “同伴落水如何正确呼救”;
针对校园霸凌,用情景剧演绎 “被同学欺负该怎么办”,告诉孩子们 “不沉默、不参与、及时告诉老师” 的三原则;
针对陌生人搭讪,设计 “安全物品寻宝” 游戏,让孩子们在活动室中寻找 “可以求助的物品”(如电话、保安亭标识),强化 “遇到危险找帮助” 的意识;
针对网络安全,用 “小朋友能随便给网友发家庭地址吗” 等问题互动,提醒孩子们保护个人信息。
“原来安全知识这么有意思!” 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实用的自护技能,为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实的 “安全防线”。
文化传承:寻根 “乡土情”,厚植文化自信
“大家知道吗?我们泗洪的刻纸,能在纸上刻出好看的荷花、小鱼,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实践团成员陈宇航手持提前准备的泗洪刻纸样品,用故事开启 “乡土文化课堂”。
课堂上,他从 “双沟镇的酿酒历史” 讲起,介绍洋河酒酿造技艺中 “低温缓慢发酵” 的独特工艺;用视频展示宿迁大鼓艺人的表演,让孩子们感受 “一鼓一板唱故事” 的民间艺术魅力;还设计了 “文化知识抢答” 游戏,“洋河酒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泗洪刻纸常用的颜色有哪些?” 等问题,激发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不少孩子在课后主动分享:“原来我家附近的酒厂这么厉害!”“我想让奶奶教我剪刻纸”。这场文化课,让孩子们重新认识了家乡的文化瑰宝,在心中种下热爱乡土、珍视传统的种子,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认同与自信。

此次 “青春 E 行 守护童心” 实践活动,既是计算机工程学院学子践行 “学以所用、服务社会” 的生动体现,也是高校助力乡村儿童成长的具体行动。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群体,通过线上辅导、物资捐赠等方式延续关爱,用青春智慧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 “向阳花开” 的温暖洒满更多乡村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