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7 关注: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团委
乡音袅袅处,真情总相牵。7月19日至21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学院“推普先锋队”高举党旗,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分三路挺进昭平县马江镇清州村、湾岛村与城中社区第三安置小区,以“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的赤诚,叩开一扇扇农家柴扉、社区铁门,在泥土味、烟火气中丈量推普“最后一公里”。
19日上午,实践队抵达马江镇清州村。队员们踏着晨光走进党群服务中心,与驻村第一书记及村干部围坐畅谈,从田间地头的日常交流习惯到村民的语言偏好,细致描绘了村庄普通话使用情况的“全景图”。当了解到村民们因缺乏普通话使用环境而难以形成“普通话自信”时,队员们更加明确了此行的深远意义——这不仅是语言的传播,更是搭建沟通桥梁、打破隔阂的关键举措。
随后,队员们紧随村干部的脚步走访村民家中,问卷表上的每一个勾选、每一处记录,都成为了连接彼此心弦的纽带。从老人的方言故事到孩童的学习困惑,队员们耐心倾听、认真记录,将普通话推广的希望种子悄然播撒在这片承载红色记忆的土地上。
当日下午,实践队移步湾岛村,阳光透过茶树叶隙洒下斑驳光影。队员们的身影出现在休闲凉亭,与在此纳凉的村民们拉起家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防诈骗”术语、提醒“防溺水”安全知识,让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当村民们笑着表示“你们讲的话,我们都听得懂”时,队员们适时引导:“今后咱们在茶叶买卖、走亲访友时,若能用普通话交流,生意会更顺畅,情谊也会更亲近呢!”
茶山上的绿意里,队员们与茶农一同采茶,指尖翻飞间,“推普+助农”的理念悄然落地。这片茶园要卖到外地,得让收购商清楚咱们的品质优势,普通话就是最好的“推介员”。队员们的话让茶农们频频点头。从农户家中的促膝长谈,到村务公开栏前的细致解读,队员们将调研与服务融为一体,让普通话推广既接“地气”又聚“人气”,在田垄与屋檐间织就一张覆盖生活生产的服务网络。
21日上午,实践队前往城中社区第三安置小区。队员们协同县团委及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开展宣传调研。“大叔,您平时和在外务工的子女视频通话,用普通话交流方便吗?”“阿姨,社区通知里的政策术语,您能理解吗?”每一次问候都带着真诚的温度,每一份问卷都饱含着细致的关切。
从文化广场的热闹市集到新华书店的安静角落,队员们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开展调研,问卷承载的不仅是数据,更是城市发展中语言需求的真实写照。当昭平融媒体的镜头对准忙碌的队员们时,他们正站在社区公告栏前,用粉笔写下"学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的字样——这不仅是一句标语,更是对社区居民迈向更广阔世界的真诚祝愿。
从清州村的稻浪到湾岛村的茶垄,再到城中社区的楼宇,三天入户、近百份问卷、千声问候,队员们以脚步绘就“语言地图”,以真心换取“推普答卷”。当方言与普通话在屋檐下交融,当党徽与笑脸在阳光下相映,我们更加坚信:推普之路,就是通往共同富裕之路;每一次入户,都是一次初心叩问;每一份问卷,都是一份使命在肩。动力学院“推普先锋队”将继续以青春之我,书写“强国必先强语”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