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田间砺毅志 青春践担当——红色走读调研中的一堂“田间思政课”

时间:2025-07-18 关注:
  夕阳为赣鄱大地披上金纱,林家芫村的稻田里水光潋滟。7月11日下午,江西财经大学“毅行永和”实践团的20余名青年学子卷起裤脚、赤脚踏入泥泞的水田,与当地农民一同抢插秧稻苗。俯身分秧的剪影,青翠秧苗的纵横阡陌,与田埂上飘扬的团旗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青春助农图”。这是该团队开展红色走读调研活动的重要一课,更是青年学子以“砺毅”精神扎根乡土、体悟担当的实践缩影。
  泥土中的“砺毅”课堂:从汗水中读懂“粒粒皆辛苦”
  “左手分秧要均匀,右手插栽需垂直,深浅三厘米最合适!”在当地农户指导下,队员们从手忙脚乱逐渐变得有模有样,一株株青翠秧苗被精准插入泥中。泥水浸透衣衫,烈日炙烤脊背,但无人喊累停歇。实践团成员陈同学擦着额角汗水感慨:“弯腰半小时就腰酸背痛,难以想象农人要重复这个动作千百次。这让我对'谁知盘中餐'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
  田垄间,实践团成员的林同学发现农民插秧速度是自己的三倍,主动请教“秘诀”。老农笑着摊开布满老茧的手掌:“哪有什么诀窍?不过是三十年磨烂几百副手套练出来的。”这句话让队员们陷入沉思。实践团指导老师适时引导:“‘毅’字拆开是‘殳’与‘豕’,古代指狩猎与农耕的坚韧。今天你们在泥土中磨出的茧子,就是最真实的成长勋章。”
  红色基因与绿色希望的“双重播种”
  插秧间隙,实践团在田头开设“微党课”。带队指导老师结合眼前农耕场景,讲述革命年代共产党员与群众"同吃一锅饭、同耕一块田"的鱼水情深。“从红色基因到绿色发展,这片土地始终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当年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如今正化作乡村振兴的绿色生机。
  从“希望田”到“振兴路”:青春答卷写在大地
  透过沾满泥点的五彩斑斓的鞋,团队学生负责人余同学与永和镇乡镇工作人员感叹道:“今天我们插下的不仅是一方秧苗,但更珍贵的是收获了三个‘一’——一堂脚沾泥土的思政课、一份带着稻香的调研数据、一颗扎根乡村的种子。”
  据悉,此次三下乡红色走读调研将持续半个月。接下来,“毅行永和”实践团将走访红军后代、调研特色产业,是将"砺毅"校训精神融入思想教育,通过"红色走读+绿色实践+金色调研"的三维模式,引导青年在知行合一中厚植家国情怀,最终形成系列调研报告。“插秧时我们常说要‘退步原来是向前’。”团队负责人总结道,“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沉淀的毅力与智慧,终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蓬勃力量。”
  夕阳下的稻田重归宁静,新栽的秧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那些浸透汗水的青春足迹,正与这片红色土地同频共振,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砺毅”篇章。
作者:“毅行永和”实践团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