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召开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驾车乡光头村生态环境优良,蜜源植物丰富,具备发展养蜂业的天然优势。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曲靖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强强联手,组成“智‘蜂’惠农,共‘蜜’振兴”实践队,于2025年7月14日至17日,以曲靖师范学院乡村振兴科技小院为平台,在会泽县驾车乡光头村开展了以蜜蜂养殖技术、蜜蜂行为特性、蜜蜂及蜂蜜安全知识等科普讲座,并深入各家各户对当地养蜂现状进行调研,针对养蜂资源紧缺、养蜂技术匮乏、蜂蜜产量少、病虫害防治等蜂农“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进村入户指导帮扶。
精准调研破难题,科技下乡解民忧。驾车乡光头村虽然得天独厚,具备发展养蜂业的天然优势。然而,长期以来,当地蜂农普遍沿用传统土法饲养,存在养殖方式粗放、蜂蜜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经济效益不明、市场竞争力弱等痛点。针对这一现状,曲靖师范学院“智‘蜂’惠农,共‘蜜’振新”实践队在项目启动前期即深入光头村开展系统性调研,细致考察了当地自然条件、蜜源分布规律、村民养殖基础及发展意愿。掌握了详实的一手数据,团队未雨绸缪,科学制定了技术推广方案,并精心编印了图文并茂的《蜜蜂活框养殖技术手册》和《蜜蜂蜇伤应急处理指南》,为科技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框技术引领革新,示范培训解除顾虑。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核心推广的“活框蜂箱饲养技术”成为破局关键。相较于传统蜂桶,活框蜂箱便于检查蜂群、科学取蜜、防治病虫害,能显著提高蜂蜜产量与品质。为消除村民对新技术的疑虑,团队在村内高标准建设了示范蜂场,让科技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实践活动期间,团队负责人倾心授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蜜蜂习性等,剖析活框养殖的经济效益、技术优势及操作要点,并通过蜂箱模型拆解、真假蜂蜜辨别实验等活动形式,极大提升了村民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热情。有位七旬老人感叹:“这些娃娃把养蜜蜂这件事都讲透了!”团队还走访调研30余户村民,面对68%村民怕蜜蜂冬天冻死,84%村民怕农药影响蜜蜂存活率的困境,团队精准对接村民养蜂需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团队创新策划“蜂王争霸”趣味拔河赛,将科普知识寓于娱乐,在欢声笑语中深化了村民对蜂群组织结构的理解,拉近了科技与农民的距离。
创新“十箱万元”模式,科技赋能产业增效。团队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提出“十箱万元”养蜂帮扶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提供标准化蜂箱(十箱规模)、优质蜂种及全程技术指导,助力其实现年均万元以上的稳定增收。这种“轻投入、易操作、快见效”的帮扶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曲师方案。
筑梦青山酿佳“蜜”,科技小院谱担当。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从技术研发到惠农实践,曲靖师范学院乡村振兴蜜蜂养殖团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他们不仅送来了“金钥匙”,打开了增收致富的“蜂箱”,更点燃了光头村村民依靠科技振兴蜂业的希望之火。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科技服务,优化帮扶模式,为会泽县打造特色蜂业品牌、构建现代化蜂业体系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让科技的“甘霖”滋润这片希望的田野,谱写出更加甜美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吴玥 濮兴艳 图:彭柱党 袁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