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联合多所高校赴陕西商南开展文旅研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17 关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高校助力县域发展新路径,7月9日至12日,长安大学联合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师生赴陕西省商南县开展"校际联动谋发展·文旅赋能助振兴"研学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产业调研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深度解码乡村振兴密码,为秦岭生态保护区发展注入青春智慧。
  7月9日,2025年第三届"高校文旅帮扶联盟"研学夏令营在商南县正式开营。长安大学王凯老师在开营仪式上寄语实践团队:"要将专业知识与基层需求深度结合,在秦岭山水间读懂中国乡村。"商南县文旅局负责人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当地文旅资源图谱与发展规划,期待高校智慧为商南振兴提供新动能。
  研学夏令营开营仪式。潘宇轩 供图
 
  科技为笔绘新卷茶香作墨写振兴
  7月9日下午,《智慧城镇上空的“天巡者”——基于无人机场组网的城市多维智能巡检体系》专题讲座为学子打开科技赋能乡村治理的新视窗。当无人机垂直感知网络与Qwen大模型在屏幕上交相辉映,实践队员王李睿感慨:"当年红军用脚步丈量乡村,如今科技赋予我们'云端慧眼',不变的是服务人民的初心。"
  在《茶香四溢醉双山》产业课堂上,讲师手持六类茶样详解商南茶的生态密码:"20-30℃气温孕育的不仅是茶叶,更是连接种植、加工与文旅的黄金产业链。"学员们透过一片茶叶,读懂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踏访红色热土解码融合样本
  在刘家花屋苏维埃旧址,斑驳土墙上的"打土豪分田地"标语与智能治理课件在队员脑海中碰撞出思想火花;青云驿民宿里,茶梗枕、茶汤宴让茶旅融合变得可触可感,来自内蒙古大学的刘薇捧着自己制作的茶饼惊叹:"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这一片片叶子里!"
  高校营员在刘家花屋参与视频学习。潘宇轩 供图
  红庙村的大棚种植基地则展现了现代农业的蓬勃活力。王凯老师现场教学:"'千万工程'在这里落地生根,实现了村容提质与产业升级的双赢。"看到无土栽培的灵芝在恒温棚中绽放,长安大学王李睿同学立即在研学笔记上写下"科技+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新引擎"。

  循迹茶脉古韵对话历史风云
  7月10日,大家的行程在茶海公园的千亩碧波中展开。梯田式茶垄如大地指纹般盘旋山间,茶女塔下,队员轻抚嫩叶细嗅清香;制茶工厂里,杀青机的轰鸣与茶香交织成产业交响曲;茶叶博物馆中,张淑珍奶奶拓荒种茶的故事让学子动容——"三十载耕耘,终让商南从无茶县变身茶业强县!"
  闯王寨实景演出将历史风云再现眼前。金戈铁马声中,让人不禁思考,乡村振兴既要闯劲更要智慧。登顶闯王殿时,漫山苍翠尽收眼底,无人机镜头记录下这场青春与历史的对话。

  探秘特色产业守护文化根脉
  7月11日,特色产业研学令人耳目一新。梅花鹿养殖园里,队员们品尝着鹿茸茶感叹:"从养殖到深加工,小鹿撬动大产业";青山镇农业园中,灵芝孢子粉种植大棚与木耳立体栽培架,彰显着"土特产"的科技含量。
  在非遗文化展厅,商南花灯、草鞋、刺绣等百余件展品诉说文化传承。面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商南绣品,长安大学潘宇轩同学举起相机连拍:"这些纹样是设计创新的源头活水!"当晚的研讨会上,各高校学子达成共识:"产业为骨,文化为魂,方能绘就振兴全景图。"
  商南县非遗——彩龙船。潘宇轩 供图
 
  青春智慧结硕果振兴新程再启航
  7月12日结营仪式上,多校师生围绕"高校文旅帮扶联盟如何组团式助力乡村振兴"与"学科专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两大主题展开深度研讨。来自建筑、农学、文旅等专业的学子立足学科前沿,提出融合文旅资源、激活县域经济活力的创新方案。长安大学团队展示了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成果,中山大学学子则提出数字赋能茶旅融合新构想。
  研学期间,营员们深入清油河生态治理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传统村落,通过脚踏实地的调研深化了对县域发展痛点的理解。带队教师王凯、付石全程指导,确保研学高质量开展。结营仪式特别向商南县委县政府和长安大学的周密保障致以谢意,与会领导表示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决策参考。
  此次社会实践全体成员合影留念。潘宇轩 供图
  此次跨校联动的研学实践,构建起"高校联盟+地方政府+特色产业"的帮扶新范式。长安大学校长办公室乡村振兴专干王凯老师表示:“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研学成果转化,让青年智慧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开花结果。”
作者:赵梓敬,潘宇轩 来源:长安大学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