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踏上了寻访非遗文化的精彩旅程,他们先后走进象山县才华剪纸艺术馆、谢才华老先生工作室和象山非遗馆,为了深入探究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首站:才华剪纸艺术馆——清风剪影 匠心相传
东陈乡樟岙村的才华剪纸艺术馆,作为全国首家剪纸艺术馆,迎来了调研团队的首访。此馆得名于艺术家谢才华,既展览作品,又开展廉政教育。踏入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围绕“廉”字打造的艺术长廊。剪纸艺人以精湛技法,让梅兰竹菊等代表廉洁的元素在纸上 绽放”,尤其是“廉”字图腾,通过镂空工艺,把洁身自好的精神内核形象地表达出来。墙面剪纸讲述着古代廉吏的事迹,让传统廉风与当代党性教育彼此呼应,朴实的民间艺术阐释着深刻的廉洁理念。作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该馆充分彰显了非遗技艺在服务时代主题上的独特作用。此外,谢才华老先生还用剪纸展现亚运主题,巧妙融合了象山的山海景致与亚运元素。
探访:谢才华工作室——巨匠初心 公益传艺
紧接着,团队专程前往象山风情街,拜访了剪纸艺术大师谢才华先生。在谢老的工作室里,他满怀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公益事迹,还感慨道:“一个国家若没有文化的积累,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发展。”他着重介绍了耗时八个月构思创作的巨作《象山山海万象图》,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的浓厚情谊。更让人钦佩的是,谢老多年来一直坚持公益传承,每晚都义务为当地小学生授课。访谈时,他不仅讲解了剪纸艺术的核心技艺,还亲自示范,教调研成员剪出五角星、小兔子等简单图案,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大师的亲切与剪纸技艺的独特魅力。参与体验的闻同学说道:“亲眼见到大师的风采,亲手感受剪纸的魅力,尤其是知道谢老几十年来坚持义务教学,这份对传承的坚守和对下一代的关怀,让我们深受触动和教育。”
访馆:象山非遗馆——山海万千 非遗荟萃
象山非遗馆作为最后一站,让调研团队如同开启了一场穿越时光的文化对话。这里系统梳理了象山的非遗“家底”:191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全县,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以上16项,市级以上51项。展馆以“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市井文化”“传承与传播”为四大展区,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象山非遗的多样性与独特地域特色生动呈现,令人称奇。“看到这般庞大而璀璨的非遗珍藏,才真正感受到这片土地文化积淀的深厚。非遗馆的展示,让书本上的名录变得鲜活立体,”参与调研活动的汪同学表示。象山的昨天来自海洋,象山的今天正走向海洋,象山的明天,梦圆海洋。
行程虽紧凑,这次调研的成果却十分丰硕。团队成员近距离领略了谢才华大师的精湛技艺,被他无私的传承精神感染,更依托剪纸艺术馆和非遗馆,深入了解了象山非遗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它们在廉政教育、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象山非遗项目数量繁多、级别颇高、特色显著,这一切让调研团队记忆深刻,也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守护和延续这份宝贵文化遗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