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热忱,筑梦乡村教育
发布时间:2025-08-08 关注:
来源:河海大学“梦企航”支教团
2025年7月14日至26日,“梦企航”支教团奔赴乡村开展为期两周的夏令营活动。从初遇时的陌生试探到离别时的相知相惜,队员们与孩子们共同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与陪伴的青春篇章。此次实践围绕“七彩课堂赋能、特色活动育人、家访调研知困和薪火传承致远”四大板块展开,在播撒知识种子的同时,更以教育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担当。
播撒多元种子,拓宽认知疆界
支教第一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期待,成为实践团最珍贵的开学礼。“梦企航”夏令营精心设计知识科普、心理健康和兴趣培养三大类特色课程,以多元视角为孩子们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
在污水净化实操课堂,队员们带领孩子们逐层探索过滤流程,从砂石过滤到活性炭吸附,亲手见证浑浊污水变清的过程。“原来脏水也能变干净!”孩子们的惊叹中,藏着对节水护水的初认知——队员们顺势分享再生水在乡村生态保护中的价值,让环保理念在指尖实践中扎根童心。
“自我认知”课堂上,队员们立足乡村孩子的成长语境,通过“优点树”绘画、“我能行”故事分享等互动环节,引导孩子们发现自身闪光点,培育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而漆染技艺教学则成为兴趣课的亮点:孩子们踮脚调兑矿物颜料,将素白扇面轻浸染缸,再小心翼翼挂在绳上晾晒,当一幅幅斑斓扇面在阳光下舒展,传统文化的种子也悄然在心中萌芽。
从知识传授到品格培育,从技能习得到文化浸润,实践团以课堂为桥,助力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向上生长"的信念。
在实践中成长,于互动中绽放
夏令营的活力,在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中愈发炽热。支教团精心策划趣味运动会、绷带急救训练、文艺作品展与文艺汇演,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拓宽视野、提升素养。
操场之上,趣味运动会拉开帷幕。跳绳时的轻盈跳跃、投篮时的专注瞄准、两人三足的默契配合、接力跑中的奋力冲刺,孩子们奋勇争先的身影里,是青春最本真的朝气。“加油!再快一点!”的呐喊声中,团队协作与拼搏精神悄然生长。
急救训练课堂上,队员们化身小老师,系统传授头部、手臂等部位的包扎手法。孩子们瞪大双眼观察示范,再互相充当"伤员"练习,从生疏到熟练,不仅掌握了实用技能,更懂得了"守护他人"的责任。
文艺作品展里,百余件作品诉说着孩子们的创造力:水彩画中是家乡的绿水青山,手工艺品里藏着对未来的想象,书法作品上是稚嫩却有力的"少年强"——每一件都让观者看到乡村孩子的灵气与潜力。
最终的文艺汇演,成为夏令营的高光时刻。舞蹈的灵动与跆拳道的刚劲相映成趣,话剧《快乐课堂》引得全场欢笑,合唱《少年中国说》则让不少队员红了眼眶。从策划到排练,从台前到幕后,孩
走进乡土深处,感知教育温度
教育的根系,深扎在家庭与乡土之中。支教团成员借着家访契机,走进千家万户,在与家长的促膝长谈中,触摸乡村教育的真实脉搏。
每到一户,队员们都细致询问孩子的学习状况、家庭教育环境,同步开展水资源保护与环保科普。“原来淘米水还能浇花!”一位家长的感叹,让队员们更明白科普的意义。除了家访,实践团还通过问卷、访谈与实地观察,系统调研盘州市第六小学的教育现状、六盘水农村水环境及居民碳排放行为,为后续助力当地教育提升与生态保护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家访途中,队员们看到有的孩子要走几公里山路上学,有的家庭因父母外出务工缺乏陪伴——这些困境让大家更坚定了“用教育缩短差距”的决心。正如一位队员在日记中所写:“我们不仅是来教书的,更是来读懂乡村的。”
回望十载历程,锚定未来方向
支教的意义,不仅在于当下的陪伴,更在于长久的传承。实践团线上访谈四位历届领队,梳理十余年支教历程,从经验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早期的支教点,教室是简陋的平房,课程仅有语文、数学;如今,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多媒体教室、图书角相继建成,课程拓展到科技、艺术等多元领域,孩子们的视野早已越过群山。“有个孩子后来考上了师范,回到家乡当老师,说要像我们当年帮他那样帮更多人。”往届团长的分享,让队员们读懂了支教的长远价值。
14届徐烨团长提出的“云上支教”构想,更成为团队优化模式的方向:“假期实地走访加日常线上课程,或许能让帮扶更持续。”实践团计划将这一理念落地,让教育的温暖不因夏令营结束而中断。
让教育之光照亮乡土
两周的夏令营落幕,但“梦企航”的故事仍在继续。从七彩课堂到特色活动,从家访调研到薪火传承,支教团以青春热忱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更搭建起孩子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我们想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孩子的潜力。”队员们的心声,道出了实践的初心。未来,“梦企航”将继续优化模式,吸引更多力量投身乡村教育,让教育的火种随青年脚步传递,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炽热。当高校实践与社会力量协同发力,教育振兴的脉络必将深扎大地,滋养民族复兴的根基,生生不息。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