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创意五寨 · 第一日|云起鹭岛,落在黄土之上 ——在玉米田间,听见振兴的回声

时间:2025-07-23 关注:
         2025年7月11日,盛夏时节,“创意五寨·美润丰年”暑期社会实践队自厦门启程,远赴山西五寨。这支由厦门大学学生组成的队伍,怀揣着以创意赋能乡村的愿景,开启了为期九天的社会实践与成长之旅。
          在这片广袤深沉的黄土高原上,实践队旨在通过实地探访,深度剖析县域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充分交流与缜密观察中,探索高校智力资源如何以创新方式有效赋能乡村振兴。五寨,不仅是此次实践的目的地,更是这场跨地域联动、互促共进中,青年学子提升自我、与地方共同成长的起点。
 
        首日启程:座谈会彰显“合作”的深层意涵
                   实践首日,县政府组织了一场简朴而富有深意的校地合作座谈会。与会各方均表达了真诚的期许——政府期望借助高校的智力支持,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实践队则期望通过亲身参与,为地方发展贡献思考与探索。
         县领导详细介绍了五寨在农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基础,同时也坦诚指出了合作中尚存的短板。从中,实践队清晰地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开放而务实的合作姿态。
         来自厦门大学与集美大学的指导教师们,明确了此次实践的定位:这不仅是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实训场域,更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智识对接与创意交汇,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生代表的发言,既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思维与系统的方法论,亦展现出将创新理念服务于地方建设的坚定决心。
        此次合作,超越了单纯的走访名义,它是一次深刻的信任交付。这持续提醒着实践队,深入调研不应仅止于表面观察,更应积极回应地方的实际需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投入实践。
 
        深入乡村:玉米田间,回响振兴之声
        

          调研的首站,实践队抵达砚城镇周家村——一个以玉米和杂粮种植为主的村落。此处田地开阔,水源丰沛,从表象观之,颇具乡村振兴“优等生”的潜力。
         然而,随着调研的深入,问题逐渐清晰浮现。实践队认真听取村干部对种植结构的介绍,与村民们交流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实地考察作物长势。在这些坦诚的交流中,实践队逐渐意识到:尽管农产品品质上乘,但如何真正实现销路畅通与品牌价值提升,仍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实践队仔细记录了这些来自田间的真实声音,并尝试运用影像、文字与图表,系统梳理出产业链中的断点与薄弱环节。团队成员随即展开探讨:若为周家村的农产品策划品牌,何种叙事才能最富感染力、最具创意?若进行传播,其核心并非华丽包装,而是如何使外界深刻理解其内在价值,通过创新手段讲好产品故事。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收集,更是一种视角转换:从现象深入至本质结构,从发现问题提升至深度思考,并积极寻求创意解决方案。在金黄的玉米田间,实践队仿佛已听见乡村振兴那充满生机的回响。
 
          园区考察:农业的现代图景
          如果说周家村代表着农业的“原点”,那么五寨现代农业产业园则扮演着将“原点”推向未来的“转化器”角色。当天下午,实践队参观了产业园区,包括甜糯玉米加工区和孙家坪乡种植基地。
          
          现代化的流水线设备、科技感十足的品牌展厅、精准的数字监测系统……标准化的流程与先进科技的赋能,使农业呈现出工业化的清晰轮廓。在这里,原本质朴的农作物,被成功转化成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它们拥有了精致的包装、明确的定价,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市场中获得了话语权。       
           与企业负责人的深入交流中,实践队了解到“公司+农户”模式如何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及通过保底收购、技术支持等方式,切实保障农户利益的机制。这些机制的存在,不仅是产业层面的精巧设计,更是对“如何实现乡村人才回流与持续发展”这一长效命题的积极回应。
          实践队深刻意识到,农业早已不再是单一的“耕种”模式,而是融合了科技、设计、市场、传播等多元要素的复合系统。高校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创意引领方面,远比最初设想的更为广阔。
 
          角色转换:从“学生”到“在地参与者”的演进
         从村庄到园区,实践队不断调整自身定位:他们是严谨的记录者,是深入的思考者,更是积极的创意协作者。这不仅是实践的深入,更是学生个人能力与视野的拓展。
          并非所有问题都能在一次短促的走访中迎刃而解,也不是每一个观点都能立即转化为立竿见影的成果。但恰恰是在这些“不确定”中,实践队找到了实践的真正价值,即通过创意介入,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并在过程中锻炼自身。
          团队成员开始热烈讨论品牌命名方案,规划引人入胜的故事线;他们也着手设计村庄标识系统,并尝试制定一份适合本地传播的短视频方案。实践队的目标并非追求“完美无缺”的宏大策划,而是竭尽所能,提供“在地可用”、切实有效的创意内容与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知识的转化与实践的深化。
         对于许多人而言,五寨或许仅是中国地图上一个寻常的县城。但对这支实践队而言,它是其踏入社会实践的起点,是所学理论知识得以落地的现场,更是对“专业知识如何以创意驱动服务社会”这一核心问题,所做出的首次真诚回应。
         实践印记:留下足迹,更带走成长
       
  “ 创意五寨·美润丰年”是厦门大学与集美大学携手地方的一次联动尝试,更是一群青年学子以创意为桥梁,与黄土地之间的深层对话,共同经历一次意义非凡的成长。
        这支实践队伍,将年轻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饱满的热情倾注于五寨这片沃土。实践队不敢妄言立即改变了什么宏大局面,但坚信,每一份认真填写的调研问卷、每一段细心拍摄的视频影像、每一张反复推敲的策划草图,都将成为其写入乡村振兴答卷中的独特一笔,并化为自身宝贵的成长印记。
           这仅仅是为期九天实践的第一天记录,但实践队深知,后续实践仍在持续,团队也在不断推敲如何使知识真正实现“下沉”,并通过持续的创意输出,与乡村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乡村广阔天地,青年学子正值芳华,这场奔赴,蕴含无限可能,期待后续的精彩篇章。



 
作者:厦门大学创意五寨・美润丰年实践队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