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巢湖学院“赴梅渚镇儿童教育实践团”在郎溪县梅渚镇黎明村开展教育关爱活动,针对当地42名留守儿童设计安全教育、乡土文化课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图1.教育关爱服务团暑期实践合影
到达黎明村后,实践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实地采访等方式了解当地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实践机会少,课外扩展资源短缺等需求。当地政府主动搭建沟通桥梁,组织座谈会收集基层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协助方案落地实施,以切实行动推动支教工作走深走实。
图2.与当地村民委员会组织座谈
图3.对当地人进行问卷调查
课堂上,实践成员精心设计,安排了“安全知识竞答”“七巧创意挑战”“谁是卧底游戏”等环节。在“安全知识竞答”课上,实践成员通过耐心的讲解和孩子们的积极互动,帮助孩子们了解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在“七巧创意挑战”中,孩子们通过对七巧板的巧妙组合与灵活运用,将简单的几何板块转化为充满想象力的创意作品。实践成员还通过一些小游戏,打破与孩子们的陌生感与隔阂,深入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内心需求。
图4.孩子积极举手回答安全问题
图5.和孩子们耐心讲解,积极互动
此外,实践成员还组织了“乡音谣韵”课程,通过播放熟悉的儿歌童谣,邀请大家一起唱郎溪本地童谣,稚嫩的童声与醇厚的乡音将我们的心紧紧的连接,营造了文化共生的情感环境。这一措施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本地特色的了解,并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情感共鸣的深度。
图6.郎溪童谣课堂互动现场
在安全文化知识宣讲环节。实践成员为孩子们发放了图文并茂的漫画、简洁易懂的顺口溜资料,将交通、消防等安全要点转化为趣味知识;同时,实践成员耐心指导孩子们阅读,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安全意识从课堂延伸到家庭与社会,真正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的辐射效应。
图7.发放阅读宣传资料
图8.送别孩子,让知识“走进”每个家庭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部分实践成员前往中共郎溪县委党校,旨在通过系统的党性教育、红色文化学习和实践精神培育,进一步强化支教工作的思想引领与责任担当。在党校学习中,实践成员们深刻领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涵,将红色精神与支教使命紧密结合,表达了以教育帮扶践行初心、用知识传递温暖的坚定信念。使支教团队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行动投身乡村教育事业,让红色基因在教育帮扶的实践中绽放时代光芒。
图9.了解本地文化知识
图10.留下寄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巢湖学院“赴梅渚镇儿童教育实践团”积极响应,将专业知识与乡村教育需求深度融合,投身支教推普实践。以课堂为阵地,用耐心与创意传授知识,探索文化赋能乡村发展新路径,助力知识传递与成长,也让青春在支教的火热实践里,绽放服务家国、助力教育的绚烂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