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碉楼文化:记录华侨历史,传承家国情怀 实践团以强亚村为调研重点,对村内57座风格各异的碉楼进行了详细考察。这些融合中西建筑特色的百年老楼,承载着华侨远渡重洋、艰苦创业的珍贵记忆。通过影像记录和口述历史等方式,团队初步梳理出部分碉楼的家族往事,并计划制作手绘地图与短视频相结合的文旅产品。未来,游客扫码即可聆听碉楼背后的动人故事。团队还表示,将以强亚村为试点,逐步挖掘全镇536座碉楼的文化内涵,为侨乡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数据赋能民宿:精准调研助力产业升级针对塘口镇民宿经济的发展,实践团提出了“数字解法”。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系统分析了当地28家民宿的经营现状,并与江浙地区成熟案例进行对标研究。指导老师陈思敏表示:“我们特别关注疫情后游客消费习惯的变化,尤其是青年主理人群体的需求,希望为政府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提供数据支撑。”这一举措得到了开平市团委书记梁瑜珊的高度认可,她认为数据驱动的调研方式将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民宿产业良性发展。
创新传播方式:让碉楼文化“圈粉”年轻人为吸引年轻群体关注碉楼文化,实践团提出了“传统IP+新潮表达”的传播方案。团队计划在抖音等平台推出15秒创意短视频,运用“卡点”等年轻化手法展现碉楼魅力,同时开发侨乡主题文创产品,让历史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团队成员强调:“我们不仅要打造打卡点,更要讲好有温度的故事。”通过采访归国老华侨,团队以“人物+历史”的叙事方式,让碉楼文化更具感染力。
校地合作长效机制: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研讨会最后,实践团与当地团委达成了长期结对协议。团队将以“暑期集中调研+学期持续跟进”的模式,分阶段输出研究成果,为侨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开平市团委书记梁瑜珊表示:“这种深耕细作的合作模式,既为高校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乡村振兴储备了宝贵资源。”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展现了广东白云学院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也为开平市探索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实践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侨乡文旅融合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