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暑期,参加了众缘普济公益慈善促进会的“支教帮扶行动”,深入四川西南山区开展服务。到达凉山州美姑县牛牛坝镇的阿毕乃拖村推进卫生环境改善与儿童教育帮扶。
在帮扶与教学中传递温暖
7 月 17 日上午,我们顺利抵达阿毕乃拖村。由于是入村第一天,孩子们尚未报到,营地的清洁工作便由教学组的队友们主动承担起来。而我们入户组则稍作休整,在下午便开启了入户帮扶工作。
入户工作是作为入户组一员的主要工作,负责入户对家庭卫生进行检查,帮助村民提高卫生意识,以及通过对每户家庭卫生情况的评估,选出需要帮助的家庭,进行卫生改造和现场指导。
打造的过程中,面对独居老人和卫生意识薄弱的村民,我们通过亲自动手帮忙打扫和清洗污渍,带动村民对卫生改造的积极性,有些村民对清洁方法不熟悉,我们就边做边讲解,通过这样的互动,达到科普的作用。
在这里,村民用最大的热情给了我们 “回家” 的感觉。每当我们跨进院门,总会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有的搬来啤酒,有的切开刚摘的西瓜,即便我们一再拒绝,他们仍会挨个询问 “要不要尝一点”。面对卫生检查工作,他们没有丝毫抵触,反而热情邀请我们进门指导:“来我们家看看”,“房间怎么样?” 这份坦诚与配合,让我明白他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我对 “基层” 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 这里没有隔阂,只有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
除了卫生帮扶,还尝试了一下教学组的任务,为孩子们开展美术课程。这源于一次意外 —— 因雨天导致入户任务取消,临时承担起儿童课堂教学任务。开课前,我既紧张又期待,担心自己经验不足,又渴望用画笔为孩子们打开新世界。
我从基础的花瓣、花朵画起,逐步教他们画莲藕、荷叶。原以为孩子们会注意力分散,没想到他们个个睁着求知的眼睛,争先恐后地举手:“老师,能再教我画一次吗?”
下课后,孩子们围上来问个不停:“老师明天还有课吗?”“你明年还会来吗?”“能给我画一幅画吗?”这些问题让我不知所措。我望着天空,因为我知道,我不能给他们带去我还会来的期待,自己都不知道还会不会来,只能跟她们说,有缘的话,我们还会再见的。
通过与她们的接触,我发现孩子们对绘画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不敢下笔,于是在最后一节课上,我让她们一起在白板上面绘画。起初孩子们不敢上台画画,我便引导他们:“画画没有对错,只要画出自己想画的就是最好的。” 渐渐地,他们从犹豫到主动,纷纷拿起笔在白板上创作,画的末尾,每个孩子都郑重地签下名字。看到她们从犹豫到主动落笔的转变,我突然明白:不是我在教他们,而是他们在用信任与热情 “成就”我。
公益感悟
通过实践深刻体会到,山区需要的不仅是物资支持,更是观念的转变。众缘普济 “用五年时间培养卫生习惯,进而激发自立自信” 的理念,正是抓住了帮扶的核心。当看到村民主动整理庭院、孩子们认真完成作业时,我真切感受到公益行动的价值 —— 它像一粒种子,在耐心培育下终会生根发芽。
社会实践不仅是 “给予”,更是 “收获”—— 我们带着知识与陪伴而来,却收获了比这更珍贵的东西:童真的力量、淳朴的善意,以及突破自我的勇气。
大凉山的时光短暂却深刻。那些奔跑的身影、热情的笑脸、求知的眼神,都已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片段。这次实践让我明白,成长不止于书本,更在于走进真实的世界。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让志愿服务的温暖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