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鼓励同学们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广西职业师范学院“职”惠乡村AI科技创新研学团(16名成员)在谢颖、方妮老师带领下,于7月5日至11日赴崇左市扶绥县山圩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以“AI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将人工智能技术对接乡村发展关键场景,既探索校地协同育人新模式,也为乡村注入“数智”动能。
图为研学团全体成员三下乡出征。邱欣薇 供图
一、AI实训强本领:系统赋能筑牢实践根基
为保障实践高效开展,研学团出发前开展两天集中培训。7月5日,特邀南宁职业技术大学龙妍教授授课,围绕人工智能基础、智能设备实操及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结合乡村振兴需求讲解AI在产业发展、政务办公等领域的应用逻辑,提升成员实践能力。
7月6日,研学团分组开展方案研讨会。各小组结合山圩镇木业、养殖业等产业特点及政务、教育现状,模拟设计AI应用方案并推演。经师生互评与案例修正,明确“技术适配性”“落地可行性”“长效可持续”三大原则,为后续工作奠基。
图为龙妍教授为研学团开展“三下乡”人工智能培训。邱欣薇 供图
二、智慧碰撞促发展:校地协同探索兴农路径
7月7日,研学团与山圩镇政府、产业园区及那白鸭养殖基地代表联合举办“AI赋能乡村振兴”座谈会,围绕“AI与乡村产业结合点”“校地资源互补”等议题交流。山圩镇党委副书记李小瑞表示:“青年学子带来的AI科技,为乡村发展打开新视野和技术思路。山圩镇正处产业升级关键期,期待共建‘AI+乡村’模式。”指导老师谢颖回应,此次实践是学生能力锤炼和校地协同育人的体现,研学团将秉持“职教惠民”宗旨,以科技为桥,青春为力,为山圩注入数智新动能。座谈会明确“技术下沉—需求收集—方案落地—长效优化”合作路径,搭建起校地联动框架。
图为山圩镇政府工作人员与研学团开展交流座谈会。颜健 供图
三、IP智造助农销:AI驱动农产品品牌升级
7月8日,研学团深入那白村那好屯,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掌握“那白鸭”产业现状:虽肉质好、养殖规范,但品牌辨识度低、推广渠道单一。团队发挥专业优势,用AI设计工具融合壮乡铜鼓、壮锦等文化符号与“那白鸭”特性,定制品牌IP形象。在技能培训会上,成员以“讲解+演示+答疑”指导村干部使用AI设计软件,并建立“线上答疑群”。双方初步达成长期合作,计划探索AI在农产品溯源、智慧养殖等场景的应用,推动产业向“品牌化+智慧化”转型。
图为研学团成员走进那白村那好屯养殖基地与那白鸭合影。邱欣薇 供图
四、数字赋能木业旺:AI助力传统产业焕新
7月9日,研学团走进山圩产业园方舟木业基地。了解其“生态环保”理念后,视频组成员用AI技术制作凸显“源木原作”品牌的宣传视频,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同时,研学团与企业探讨AI在平台运营、木材质检、生产管理等环节的应用潜力,为木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
图为研学团成员进入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山圩产业园。邱欣薇 供图
五、政务提质增“智”效:AI技术激活基层办公效能
响应数字政府建设,7月10日研学团为山圩镇政府人员开展“‘职’慧赋能政务,云擎服务新篇”AI政务办公技能培训会。针对基层政务文书多、数据分析难、数据安全要求高等问题,采用“讲解+演示+辅导”模式。讲解AI在公文起草、纪要生成、数据分析等场景的应用,并现场演示。考虑数据安全,重点推介本地部署的AI工具。
培训后成员开展“一对一”辅导,确保技术落地。山圩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反馈:“AI工具让我们从重复工作中解脱,能更专注服务群众。”此次培训提升了基层干部AI应用能力,为政务服务装上“智慧引擎”。
图六 研学团成员开展政务办公教学。陆亮国 供图
图为研学团成员走进基层办公室对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教学。覃维国 供图
六、安全“童”行有AI:科技赋能乡村安全教育
7月11日上午,研学团结合师范专业优势,在渠南屯为青少年开设“AI赋能安全教育”课。针对乡村青少年安全痛点,聚焦防溺水、防诈骗及“AI的双面性”,采用“沉浸式教学+科技互动”模式。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自救施救教学、自编反诈情景剧和AI工具互动体验,生动传递安全知识,引导青少年辩证看待AI技术,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图为研学团成员为渠南屯学生授课场景。邱欣薇 供图
七、结对共建开新局:校地携手夯实振兴长效
7月11日下午,研学团与山圩镇团委成功举行结对共建签约仪式。基于扎实的前期实践,双方确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原则,将在乡村文化教育、科技应用推广、特色产业振兴等领域深化合作。这一纸签约,意义远超仪式本身。它标志着双方将携手打造“科技服务播种机”,把先进的AI技术和服务理念散播到乡村的各个角落;打造“成果转化试验田”,让高校的科研成果在乡村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打造“人才培育孵化器”,为乡村培养更多懂技术、能干事的本土人才。
图为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团委和扶绥县山圩镇团委进行结对共建座谈会。邱欣薇 供图
八、结语:数智赋能绘新篇,青春担当助振兴
这一周里,研学团足迹遍布山圩镇各处。他们以问题为导向对接需求,用技术提供方案,以长效思维搭建合作框架,诠释了当代青年担当。此次活动不仅为山圩镇带来“那白鸭”品牌IP等成果,更探索出“高校技术下沉—基层需求对接—校地协同优化”的“AI+乡村”模式。该模式为乡村数字化转型提供样本,也为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融合提供思路。
未来,随着校地共建推进,青春力量将持续赋能山圩镇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注入数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