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巧手扎锦绣 童心传非遗

发布时间:2025-08-27 关注: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实践团队

7月14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东岸社区正式开启“扎染的前世今生”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主要面向社区内的儿童,旨在通过趣味课程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志愿者们结合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孩子们的兴趣,制定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有关扎染的活动。

文化溯源:跨越千年的靛蓝记忆
‌团队志愿者精心设计了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课程从秦汉时期的"缬染"技艺讲起,结合云南白族板蓝根染布等生动案例,用故事化语言向孩子们展现这项技艺的历史演变。当展示传统纹样背后的文化寓意时,孩子们专注的神情让志愿者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
 
匠心传承:十指春风染芳华
‌在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扎染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后,志愿者们随即组织孩子们开展扎染创作实践。创作前,志愿者们细致讲解了扎染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并提前制作了图文结合的 PPT,直观演示扎结、浸染、拆线等关键流程。待白布、颜料、皮筋等材料分发完毕,孩子们便迅速投入到创作中。

 
童心绽放:布里生花的奇遇
‌志愿者们发现,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极为丰富多元。有的孩子严谨模仿教程扎出规整的花纹,有的则大胆突破常规,将布料拧成麻花状或系出不规则的结。志愿者们在现场巡回指导,随时解答孩子们提出的 “颜料会不会混色”“要泡多久颜色才够深” 等疑问。看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布料浸入染缸,又在拆开皮筋的瞬间发出惊喜的欢呼声,整个活动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
 
回望传统路,一场读懂文化底蕴的总结与思考
 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保护需要构建"认知-体验-创新"的完整闭环。当孩子们举着作品骄傲展示时,那靛蓝纹样中跃动的不只是染料分子,更是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这种以双手触摸历史、用创意激活传统的方式,正是非遗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注脚。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