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青春足迹暖童心

发布时间:2025-08-23 关注:

来源:“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

8月12日天刚亮,几个穿着志愿者制服的年轻身影就已收拾停当。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支教服务队的大学生们,在组长朱益凡的组织下,拎着细心备好的教学材料和活动计划,朝着扬州市宝应县小太阳教育托管中心出发,要在那里进行一天的暑期实践教培工作。
破晓整装,以爱为名启程
晨光熹微中,组长朱益凡带领团队成员携教学物资踏上征途。面对托管中心儿童多为四五年级留守儿童、暑期缺乏关爱的现状,团队提前两周制定精细化方案:课业辅导模块聚焦英语、数学薄弱环节,兴趣拓展融入非遗文化体验,户外实践设计运河文化研学。尽管对接中遭遇物资短缺、场地协调等突发困难,志愿者通过多方联络与社会捐助逐一化解,彰显青年担当。  
课桌方寸间的双向成长

上午的课业辅导采用"分层互动"模式:英语课堂以"单词竞技场"游戏激发兴趣,学生通过情景剧表演掌握日常对话;数学组则用七巧板拼接解析几何概念,将买菜记账案例融入四则运算。志愿者发现内向女孩小雨抗拒交流,便以"秘密绘画本"为媒介引导倾诉,三小时陪伴终换来孩子羞涩的笑容。"他们不仅是老师,更是懂我的哥哥姐姐。"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走出教室的鲜活课堂
经家长签署安全协议,下午的户外研学在宝应中学展开。百年名校的实验室显微镜吸引孩子们争相观察植物细胞,校史馆内"院士校友墙"引发阵阵惊叹。转场至大运河宝应段时,志愿者以漕运古船模型为教具,讲述运河如何滋养沿岸文明。当孩子们用采撷的柳枝编成冠冕,粼粼波光中跃动的不仅是文化薪火,更是城乡教育的联结纽带。

归途暮色已沉,线上辅导群的建立让陪伴永不掉线。这份以"红心"命名的初心,正在泰州学子与宝应童心的碰撞中,研墨挥毫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作者署名:通讯员 范磊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