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古村新声:云南民族大学推普声波漾开城子古村新韵

发布时间:2025-08-20 关注: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2025年7月20日至28日,云南民族大学“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奔赴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开展了为期9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在该校教育学院副教授李平的带领下,由杨帆、马黎榕、张晓杉、李嫄、毛词语、佘金敏、杨珊、刘豫、邝家鑫 10 名成员共同参与,积极响应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号召,聚焦服务乡村振兴。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深入走访村民,广泛收集彝族民间故事,并将其整理成普通话版本进行讲述,助力民族文化传承。针对当地民宿、饭馆等旅游服务行业,队员们现场教学日常用语并发放普通话宣传手册,提升从业者的语言服务水平。此外,团队还开设了推普课堂,与学生们共同绘制“加大推普力度,筑牢强国语言”主题黑板报,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此次多元化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语言沟通能力,还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生动诠释了“同音好同心,齐心建中华”的理念,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图为“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与城子古城工作人员讨论活动事宜。

  【精准对接凝共识,在地推普细谋划】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古城,云南民族大学“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全体骨干队员正与当地文旅工作人员围坐一处,深入交流、细致研讨后续推普活动的具体安排。此次对接旨在充分听取在地需求与建议,围绕即将开展的活动细节(如时间、场地、参与人群、内容适配性)进行周密协调与优化设计。提前讨论确保各项服务内容精准契合城子村的实际语言需求与文化特色,是实践队扎根基层、务实高效推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一步,为活动取得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在协助村民填写普通话水平调查问卷。

  【聚焦乡村振兴语言需求,精准调研助力古村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队员毛词语(右一)深入农户,协助一位彝族村民填写《普通话使用情况问卷》。 问卷内容不仅涵盖日常交流能力,更着重调研了普通话在村民参与本地旅游服务、特色农产品推广等乡村振兴产业中的实际应用需求与障碍。队员们通过耐心讲解、逐项引导,确保信息收集真实有效。这些详实的数据是服务队后续具体开展“旅游服务用语实训”、“彝乡故事普通话讲述”等特色活动的基础,旨在切实提升村民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收致富、对接市场的能力,为城子村破除沟通壁垒、激发发展活力提供坚实的语言支撑,生动践行“同音同心,赋能振兴”。

  图为“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在访谈村中老者收集彝族故事资料。

  【普通话架桥架梁,彝乡故事焕出新声。】云南民族大学“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队员邝家鑫(右一)围坐在两位阅历丰富的彝族老者身旁,专注聆听并记录其口述的民间故事与谚语。队员们深入访谈村中长者,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忠实记录、系统整理珍贵的彝族口头文化遗产。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更旨在通过后续将故事转化为普通话讲述素材,激活民族文化资源。这些承载着民族智慧的故事,将成为城子村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提升文化软实力、吸引游客的独特载体,实现文化传承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生动诠释“推普”在乡村振兴中的多元价值。

  图为“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在村委会处查阅古村历史资料。

  【深挖古村文脉,为“推普”注入历史底蕴。】云南民族大学“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员们齐聚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村委会,专注查阅、梳理当地保存的史志、族谱、建筑档案等珍贵历史资料。这扎实的案头工作是实践队筹备文化宣传推广活动的基础一环。队员们通过系统研读,深入理解城子古村(特别是特色建筑“土掌房”)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及民族融合故事,旨在为后续普通话宣传短视频脚本撰写、文化解说词提炼以及“彝乡故事”的深度讲述提供权威、准确的历史支撑和文化语境。将严谨的历史考据与生动的普通话表达相结合,不仅提升了推普内容的可信度与吸引力,更激活古村历史文化资源,为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旅名片、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赋能,体现了“推普”工作服务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的深层价值。

  图为“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在提前准备趣味课堂游戏规则说明。

  【寓教于乐细打磨,推普课堂趣味浓。】云南民族大学“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员们围坐讨论、精心设计即将为孩子们带来的“推普趣味课堂”游戏规则。队员们正逐条斟酌、制作“绕口令挑战赛”、“看图说故事”等互动环节的规则说明与引导语,确保内容清晰易懂、富有趣味性且紧密贴合提升小学生普通话听说能力的核心目标。这种前期充分的准备,旨在最大化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感受普通话韵律之美、锻炼即兴表达。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提供了普通话语言素养启蒙,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信沟通的种子,为提升未来乡村人才的语言能力、服务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图为“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在开展推普趣味游戏课堂活动。

  【稚嫩童声诵经典,推普游戏乐满堂。】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中,云南民族大学“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精心策划的“推普趣味课堂”正火热进行。照片定格了孩子们踊跃参与的精彩瞬间:队员们引导小学生进行古诗接力朗诵,稚嫩而认真的童声回荡村落;绕口令挑战赛中,孩子们全神贯注、字正腔圆地练习发音;看图说故事环节,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力,用普通话即兴编织生动情节。这堂寓教于乐的特色课程,巧妙融合“古诗韵律”、“发音技巧”与“即兴表达”训练,通过分组竞赛、趣味互动等形式,极大地激发了乡村儿童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与自信。

  图为“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与学生一起绘制普通话宣传黑板报。

  【同绘推普心声,共筑语言根基。】云南民族大学“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带领当地小学生,齐心协力绘制主题为“加大推普力度,筑牢强国语言知识”的普通话宣传黑板报。队员与孩子们手持粉笔,专注书写标语、绘制插图,现场气氛热烈。这块凝聚集体智慧的板报,不仅是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要性的生动载体,更通过共同参与的过程,深化了队员与村民、学生对推广普及普通话、提升国民语言能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认知与认同,展现了青年学子与乡村下一代共同维护国家语言文字主体性、夯实强国建设语言根基的积极行动。

  图为“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为城子古城导游发放普通话宣传手册。。

  【精准送“语”到岗,提升服务新声。】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古城服务站,云南民族大学“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队员毛词语热情地向两位本地导游递送并讲解《旅游服务普通话实用手册》。手册内容聚焦游客接待、景点解说、住宿餐饮等高频场景,提供规范、实用的普通话表达范例。队员们不仅发放资料,更结合手册内容进行简短的情景对话示范,如办理入住、点菜介绍等,帮助导游们掌握更清晰、规范的服务用语。这一行动直击旅游服务一线窗口的语言需求,旨在切实提升当地旅游从业者的普通话沟通能力与职业素养,优化游客体验。

  图为“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为城子古城参与活动的小学生分发西瓜。

  【甘甜消暑意,笑语满推普。】云南民族大学“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队员刘豫将切好的西瓜分发给参与活动的小学生们。镜头捕捉下孩子们手捧红瓤西瓜,脸上绽放出纯真灿烂的笑容,清凉的甘甜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炎热。队员们细致周到的关怀,为紧张的推普课堂与活动间隙注入了轻松愉快的活力。这一充满温情的互动瞬间,不仅拉近了志愿者与孩子们的距离,营造出其乐融融的集体氛围,更生动体现了实践队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始终用心用情陪伴乡村儿童成长,用点滴关怀传递青春温暖,让推普之路充满阳光与欢笑。

  图为“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活动圆满结束大合照。

  【推普振兴结硕果,青春聚力谱新篇】云南民族大学“古村新声”推普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定格了实践活动圆满收官的珍贵瞬间。为期9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学校课堂、文旅一线,扎实开展了需求调研、彝乡故事普通话传承、行业用语实训、趣味推普课堂、主题板报共创等系列服务。此行不仅有效提升了村民及儿童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促进了彝族文化的传播与认同,赋能了本地旅游服务水平,更在服务奉献中厚植了家国情怀,践行了“同音同心,齐心建中华”的使命担当。这张洋溢着青春力量与收获喜悦的合影,是云南民族大学青年学子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共同体意识、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汗水的生动见证。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