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井冈情•中国梦|以学铸魂 以践赋能——广西师范大学“井冈红纪研学社”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0 关注:

来源:罗美婷、黄欣欣

  8 月4日至 10 日,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井冈红纪研学社” 16 名师生,赴江西井冈山市开展 “井冈情・中国梦” 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队紧扣《历史经验与现实观照:井冈山时期纪律建设范式的生成逻辑及当代镜鉴》课题,以 “理论学习夯基、实践走访赋能、初心感悟升华” 为脉络,在7天行程中让红色精神。

        理论铸魂:课堂内外悟纪律根源

  实践首阶段以理论学习为核心,通过专题授课、情景模拟与访谈分享,搭建起井冈山纪律精神的认知框架。开营仪式上,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文兰授旗时强调 “从历史中悟初心”,为理论学习定下基调。

  团中央井冈山中心教研处处长藤永环博士主讲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课程,系统梳理井冈山历史地位与精神内涵,从 “毛泽东引兵井冈” 到 “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让队员们明晰纪律建设是红色政权存续的关键;“三湾改编” 情景课堂上,谢珍志老师引导队员分组模拟建立党支部、设计班旗与班歌,在角色体验中理解 “把支部建在连上” 的组织纪律逻辑。


图为《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讲座 陈慧芳供图

  革命后代访谈让理论学习添温度 —— 十八军后代芦继兵讲述 “老西藏精神” 中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的纪律坚守,中国首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之子张旅天追忆父辈 “隐姓埋名干惊天动地事” 的马兰精神,现场全体学员起立宣誓 “听党话,跟党走”;国防科技大学 “高地薪火” 硕博宣讲团以黄旭华、林俊德等科学家事迹,诠释 “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 的纪律自觉,学编红军草鞋的体验教学,则让队员在动手实践中感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图为《致敬·传承——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凤》讲座 陈慧芳供图

        实践赋能:实地走访探纪律实践

  理论学习之外,团队走进革命旧址与乡村一线,在实地走访中触摸纪律精神的现实印记。茅坪八角楼内,队员们凝视毛泽东同志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时使用的油灯与木桌,基地教师沈柏羽讲解道:“昏暗灯光下的坚守,正是‘实事求是、严守纪律’的生动体现。”


图为队员在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参观学习 陈慧芳供图

  黄洋界保卫战旧址前,雨雾中的 “五道防线” 遗迹旁,老师解析红军 “埋设竹钉、依靠老乡” 的战术,让队员们读懂 “军民共筑纪律防线” 的智慧;“坝上急行军” 体验中,队员们背负行囊穿越泥泞山路,互相搀扶克服湿滑路况,重现红军 “团结互助” 的纪律风貌;正午时分,大家分赴坝上村老乡家中学做红军餐,切菜、生火间的协作与餐前齐唱的《团结就是力量》,让 “军民鱼水情” 有了真切感知。


图为队员体验 “坝上急行军” 陈慧芳供图

  基层调研更让纪律精神照进现实:荆竹山雷打石前,队员们集体诵读 “三大纪律” 原始条文,追溯人民军队纪律源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通过手稿与布告梳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演进脉络;茨坪镇神山村、大井村走访中,村规民约中 “公开透明办低保” 的条款,村民彭夏英分享 “诚信经营” 的红色家风,这些实践让 “纪律为民” 的内核愈发清晰。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茨坪镇神山村村委 陈慧芳供图

        初心升华:知行合一传红色薪火

  7天实践中,最让队员们触动的,是纪律精神里 “以人民为中心” 的内核从未改变。茅坪八角楼内,毛泽东同志在油灯下思考 “红色政权如何存续”,答案里离不开 “维护群众利益” 的纪律支撑;小井红军医院里,医护人员在缺医少药的困境中坚守,“救死扶伤” 的纪律本质是 “为战士服务”;神山村的发展中,“公开透明办事” 的约定,延续的是 “为村民谋幸福” 的纪律初心。

  8 月 10 日实践收官时,团队总结道:井冈山时期的纪律建设,是 “实事求是” 的产物,更是 “人民至上” 的体现。“从旧址里的历史细节,到乡村里的现实实践,我终于懂了‘纪律’不是束缚,而是凝聚信任、推动发展的法宝。” 队员刘欣悦说道。


图为团队成员汇报短期成果 陈慧芳供图

  从理论课堂到实践现场,从历史溯源到现实观照,广西师范大学 “井冈红纪研学社” 的井冈之行,是一次 “知行合一” 的红色教育。队员们表示,未来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把井冈山精神转化为勤学笃行的动力,以青年之责传承红色薪火,让 “井冈情” 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图为广西师范大学 “井冈红纪研学社” 实践团队合影 钟叶宽供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