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可溯蔬菜绿踪:青年足迹探源黄河岸

发布时间:2025-08-19 关注:

来源:胡力媛

孟津夏深,黄河沿岸的土地蒸腾着暑气,山大“绿野循踪”暑期调研团踏上了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安全认证中心和种业发展中心。这片被黄河温润哺育的土壤,承载着洛阳“菜篮子”“果盘子”的重担,也见证着可追溯有机蔬菜体系的不断完善。
指尖划开屏幕,扫描一颗新鲜采摘的孟津西瓜,跳出的不止生长日志,脱毒育苗、收获日期、有机肥料配比、农残检测报告一览无余。农技推广中心的王主任眼中闪着光:“我们邀请很多专家来传经送宝,让先进技术真正在基层落地,全区实现瓜果蔬菜脱毒育苗全覆盖,已经连续获得7项国家专利了。”话语外,大棚中的瓜藤缠绕着传感器细线,数据悄然流动。
然而绿藤之下亦有暗礁。办公室内,陈主任凝眉坦言:追溯体系虽强健,小农户接受标准化流程仍显迟疑,资金短缺与技术投入更形成无形沟壑,“有些检测设备老迈缓慢,连维护都成重负”。更棘手的是,链条各段信息如断线之珠——合作社独立系统难以衔接,第三方检测平台迟迟未能打通。理想中的透明链条,此刻正承受着信息洪流的冲刷。
以“种业振兴”为目标,孟津区形成“棚内产鲜果、田间接订单、园中引客流”的三产融合新场景,农业资源配置从“粗放”逐渐走向“精细”。数字化的光鲜背后,每片溯源标签下跳动的何止数据?更是都市消费者屏息期待的“透明承诺”,是农人对绿色价值的无声自证。在这场从田间到指尖的品质革命中,科技是缝合产销信任裂痕的“金针”,而全链条信息畅通,则是织锦成缎的关键。
夕阳浸染公路,为运输车队镀上金光。满载有机鲜蔬的货车,既驶向繁华的洛阳夜色,也驶向农业的另一种可能,将这份绿色与健康送达千家万户。泥土与代码之间、信任与增值之间,一条充满绿意的希望之路正在点亮。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