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山区港下城市书房在 7 月 2 日迎来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红心研墨” 实践团队的成员。他们在此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题围绕作业辅导、读书分享与励志观影展开。团队成员和辖区内的青少年进行了深入交流,不仅传递了知识,还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温暖,得到了成长。
2025年7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 实践团队前往无锡市锡山区港下城市书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项环节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助力梦想启航。
个性化辅导
上午的港下城市书房里,笔墨纸香间多了几分专注的身影。志愿者们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学习特点,铺开了一场 “量身定制” 的作业辅导。面对低年级学生,他们用生活化的案例辅助理解数学应用题;对于高年级学生,更侧重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另一边的桌子旁,志愿者孙傲君遇到了个特别的情况:一位五年级学生对着一道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迟迟不敢下笔,眼神中透着畏难。孙傲君没有立刻讲解,而是先和孩子聊起日常购物找零的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生活里的实际问题。半小时后,孩子独立解出题目,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
书香互动
午后,和煦的阳光穿过书房的玻璃窗洒进来,志愿者们早把中央区域打造成了一个温馨的阅读角落。地板上,五颜六色的坐垫围成一个完整的圆圈,中间放着几盆生机勃勃的植物。孩子们陆续坐下后,这个临时的阅读空间立刻充满了活力。在轻柔的背景音乐里,读书分享会开始了。活动一开始,一个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很快活跃了现场气氛。孩子们从起初的害羞腼腆,慢慢变得放松,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分享着《小王子》中关于友谊的感悟、《林兰英》里科学家的坚韧,还有《城南旧事》引发的成长思考,不同的书籍和感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一个小男孩主动站起来讲林兰英从失败中奋起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人。随着分享的进行,孩子们口中的书籍变得鲜活起来,有的说科普读物里的自然奥秘,有的讲文学经典中的感人片段,还有的聊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让人动容的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志愿者和同伴的鼓励下,渐渐敞开心扉,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声音虽轻,却饱含真情。在场的人都认真聆听,不时点头或会心一笑,整个空间满是温暖向上的氛围。这场特别的读书分享会,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也体会到交流表达的魅力。活动快结束时,很多孩子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书中内容,有的已经期待着下一次相聚。志愿者们也很感动,他们看到阅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这便是他们此行最大的收获。志愿者刘睿怡说,孩子们分享阅读感悟时,不同书籍的世界相互交融。有人从文学经典中领悟人性的善恶,有人在科普读物里探索自然的奇妙。阅读是个人的心灵之旅,但把感悟说出来,就成了连接彼此的桥梁,既能拓宽认知,又能收获共鸣的喜悦。
光影育人
傍晚,书房临时改成的 “影院” 里坐满了人。团队播放了《放牛班的春天》,放映时,现场不时传来轻轻的笑声,也能看到孩子们悄悄擦眼泪的样子。影片结束后,志愿者们没有进行说教式的总结,而是提出了几个开放式问题:“要是你是马修老师,会怎么做?”“你觉得音乐为什么能改变那些孩子?”
讨论中,一个扎马尾辫的女孩说:“那个最调皮的学生不是真的坏,只是需要有人相信他。” 这句话让志愿者们深有感触,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尊重与信任的力量。
实践收获
活动结束整理物资时,孙傲君表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今天孩子们教会我们的,可能比我们带给他们的更多。”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分享了当天的实践感受。他们说,孩子们解题成功后的笑容、勇敢表达时的认真模样、观影时专注的眼神,都是这一天最珍贵的记忆。团队成员称,这次活动让他们学会了更有效地引导孩子思考,也深刻体会到倾听和鼓励的重要性。
结语:
展望未来,“红心研墨” 实践团队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经验沉淀下来,继续深耕 “陪伴式教育” 模式。团队计划联动更多社区书房、学校,开展系列读书分享、成长沙龙活动,让书香浸润更多青少年的成长之路;同时,也将通过实践总结形成 “青少年引导手册”,让更多志愿者掌握 “点燃火焰” 的方法,用持续的志愿力量,护航青少年在温暖与理解中向阳生长。
通讯员:吴梦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