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红心研墨” 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于 7 月 2 日走进无锡市锡山区港下城市书房,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场活动以作业辅导、读书分享和励志观影为主要内容,团队成员与当地青少年互动交流,在传递知识的期间,也收获了温暖,自身也获得了成长。
2025年7 月 2 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红心研墨” 实践团队走进无锡市锡山区港下城市书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在参与中理解正确人生观的内涵,学会将短期目标与长远梦想相结合,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作业辅导
七月的无锡,暑气蒸腾,无锡市锡山区港下城市书房内却弥漫着别样的清凉与温馨。上午的城市书房,书桌旁的身影格外专注。上午作业辅导时,志愿者们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需求,采取个性化辅导手段。低年级学生在理解数学应用题时,志愿者会用生活化例子帮忙;高年级学生则被重点引导自主思考。另一张桌子旁,志愿者孙傲君有个特殊经历:一名五年级学生面对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因害怕不敢动笔,满眼都是畏难。孙傲君没有急着讲解,先和孩子聊起平时购物找零的经历,把抽象数学概念转为生活实际问题。半小时后,孩子独立完成解题,喜悦之情在脸上藏不住。
读书分享
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书房玻璃窗洒入,志愿者们提前把中央区域布置成了温馨的阅读空间。地板上,五颜六色的坐垫围成一圈,中间放着几盆绿意盎然的植物。孩子们陆续入座,这个临时的阅读天地瞬间充满活力。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读书分享会拉开帷幕。活动一开始,一个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就活跃了现场气氛。孩子们从羞涩慢慢变得放松,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大家分享着《小王子》中友谊的意义、《林兰英》里科学家的坚韧精神、《城南旧事》带来的成长思考,不同的书籍和感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一个小男孩主动站起来讲林兰英从失败中奋起的经历,让在场的人都很受触动。随着分享的进行,孩子们口中的书籍变得生动,有的说科普读物里的自然奥秘,有的讲文学经典中的感人片段,还有的聊历史人物的奋斗故事。分享中,那些内向的孩子在志愿者和同伴的鼓励下,慢慢打开心扉,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幕十分动人。他们的声音不大,却满是真情。在场的人都专注聆听,不时点头或会心一笑,整个空间洋溢着温暖向上的氛围。这场特别的读书分享会,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也体会到交流表达的魅力。活动快结束时,很多孩子还在讨论书中的精彩内容,有的已经期待下一次相聚。志愿者们很感动,看到阅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发芽,这是他们此行最大的收获。志愿者刘睿怡表示,孩子们分享阅读感悟时,不同书籍的世界相互碰撞。有人从文学经典中领悟人性的善恶,有人在科普读物里探索自然的奇妙。阅读是个人的心灵之旅,可把感悟说出来,就成了连接彼此的桥梁,既能拓宽认知,又能收获共鸣的喜悦。
励志观影
傍晚,书房临时改成的 “影院” 里坐得满满当当。团队播放了《放牛班的春天》,放映时,现场不时有轻轻的笑声,也能看到孩子们悄悄擦眼泪的样子。影片结束后,志愿者们没有做说教式的总结,而是提出几个开放式问题:“如果你是马修老师,会怎么做?”“你觉得音乐为什么能改变那些孩子?”讨论中,一个扎马尾辫的女孩说:“那个最调皮的学生不是真的坏,只是需要有人相信他。” 这句话让志愿者们深有感触,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尊重与信任的力量。
实践收获
活动结束整理物资时,孙傲君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今天孩子们教会我们的,可能比我们带给他们的更多。”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分享了当天的实践感受。他们提到,孩子们解题成功后的笑容、勇敢表达时的认真神情、观影时专注的眼神,都是这一天最珍贵的记忆。团队成员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学会更有效地引导孩子思考,也深刻体会到倾听和鼓励的重要性。
结语:
“红心研墨” 实践团队表示,此次港下城市书房之行只是起点。未来,他们将总结个性化辅导、互动式阅读分享的经验,计划在更多社区、书房开展类似活动,让 “陪伴式教育” 覆盖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
通讯员:吴梦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