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探寻乡村振兴的足迹—扬州邗江区三下乡

发布时间:2025-09-06 关注: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一)追寻先辈足迹,回望发展历程
  
  第一天我们首先在扬州参观了张爱萍将军考察旧址。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张爱萍将军在文革期间亲自下乡与基层人民同甘苦的事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以张将军为代表的一众共产党员,在乡村建设上不怕吃苦,脚踏实地的优秀品质。张将军和蔼可亲,和农民能够平等地探讨交流,因为他相信人民的智慧。我们大学生在探讨三农问题时,同样不应该高谈阔论。在方巷的日子里,张爱萍将军留给方巷人民的,是永恒的精神财富。
  
  (二)宣扬家风建设,发现和谐乡村
  
  焦循故居不大,但是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这里的主题是家风。细想,乡村中,最重要的约束之一,就是家风,一个家庭只有家风好,才能有所发展。对于现代人来说,家风的意义并未消减,只有建设好每一个小家,才能使整个大家平稳发展。在大力推行家风建设之后,许多地方尤其是农村的家风建设以及获得了很大成效。在焦循故里,我们看着一条条古训,深感家风之重要。
  
  (三)寻访大美沿湖,领悟创新之道
  

  第一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沿湖村,作为央视点明表扬的最美渔村,我们发现,沿湖村的发展与保护环境紧密相连。十几年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渔民们结束水上漂泊,并借助地理优势,发展起多项产业。曾经,人们在与自然的对抗中无所适从,而当下人们不仅不再需要面对那么多困难,反而能够保护大自然。现在的沿湖村有星星点点的芦苇滩、高低起伏的田埂,通向幽然的莲花栈道,村民们怡然自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是沿湖村的一大特色。而这正是乡村振兴的真谛,既保护了环境,也提高了乡村百姓的生活所水平,一举两得。
  
  (四)深入三湾运河旧道,思考环境与农业兴衰的关联
  
  第三天上午,我们首先来到了三湾湿地公园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逐步的考察中我们意识到,乡村振兴并不是一味地去发展农业,而是提升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发掘乡村的潜力,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护生态。三湾湿地公园恢复了扬州南部地区的大面积湿地,这对生态修复有着巨大意义。随后我们参观了大运河博物馆,实际上,大运河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更在于促进农村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为农村提供了更多可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各个领域,乡村振兴可以说是最依赖环境的,古代人靠天吃饭,现在虽然有了很多技术,我们反而更应该爱护自然。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