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大学学子探寻廉洁古村——十四都村
从校园到田野,藏绿实践团队以“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之路”为核心目标,于2025年夏季深入浙江省十四都村开展社会实践。该村作为周敦颐后裔聚居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自然风貌,但长期处于“养在深闺”的状态。团队以青年视角挖掘古村之美,通过新媒体传播为传统村落注入年轻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现实瓶颈:发展道路受限 团队来到十四都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投身于乡村振兴的返乡CEO周珈吉周书记展开对话,周书记现任诸暨市十四都村党委副书记。作为村党委副书记,她主持推动十四都村创建成为绍兴市首个金3A级景区村庄。但村子的发展道路受限,主要的资源都集中在文旅方面,没有农产品资源,没有农业科技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开导老百姓也是很重要的,老百姓会认为每天有大巴车前来,但是带不来金钱,只能带来垃圾,不能让自己的钱袋子富起来,这会让老百姓产生反感心理从而不配合村子的发展规划。
资源整合:文化亮点挖寻 六七月间,百亩荷塘碧叶连天,清甜荷香沁人心脾。荷花节期间,荷塘成为游客赏花、摄影、体验田园生活的热门打卡地。荷塘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村民生活的缩影。柴火灶上的团圆饼香气四溢,江南烟火气在此沉淀。作为周敦颐后裔聚居地,村民世代践行《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家家户户院中种荷,荷花成为村庄文化符号。明清时期马头墙错落有致,青砖黛瓦间诉说六百年沧桑,雕花滴水瓦当与木柱纹路留存着匠人智慧。品尝稀释团圆饼,更是一口咬下两千年的乡愁,饼皮糯香里藏着江南的温润。
新媒体传播:以青春视角讲好古村故事 团队通过短视频、图文记录十四都村的荷塘、古巷、非遗美食(如西施团圆饼)等元素,展现江南温润与古朴诗意。通过参与荷花节长廊版画制作,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传递村庄文化魅力。深挖西施传说与周敦颐“爱莲”家风的文化联结,将饼点升华为承载江南文脉的味觉符号。通过“三蒸三晒”古法工艺、胭脂米与荷塘莲子的匠心搭配,打造“糯香藏史”的非遗美食。
实践意义:传统村落赋生机 将高校实践与地方需求结合,为十四都村提供新媒体赋能、文化活化及文旅创新路径。藏绿团队通过青年视角重新诠释古村魅力,为传统村落注入年轻活力,助力破解“养在深闺”的发展困境。当尘世喧嚣成殇,十四都村以青瓦接住心事,以晚风抚平褶皱。小莲心团队用脚步丈量古村之美,用新媒体传递诗意与宁静。未来,期待更多力量加入,让这座“秘境”焕发新生,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作者:金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