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的一支青年力量,“益”路“童”行团队始终秉持“责任”校训,传承瞿秋白等革命先驱的理想信念,以专业服务回应时代命题。正值国家大力推进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之际,团队深切感受到基层儿童成长支持体系中的现实需求,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于今年暑期深入常州市多个街道、社区与行政村开展实践服务。团队以增权理论为框架,累计开展各类课程与活动三十余场,服务儿童超百人次,以青春脚步丈量责任,以专业智慧助力儿童发展。
7月初,团队走进永定社区,通过组织儿童参观张太雷纪念馆、瞿秋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强化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团队组织开展了植物拓染、旧物改造等体验式活动,不仅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体现了“做中学”的实践教学理念。每日的课业辅导结合趣味数学、阅读写作等课程的开展,则进一步巩固了学业基础,激发了学习兴趣。
7月中旬,团队来到嘉泽文体站、南夏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地,开展艺术启蒙与文化传承类活动。简笔画、基础素描等课程启发儿童的艺术表达,非遗项目如青花瓷绘伞、中国结制作等,则让传统工艺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走进童心,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为深入了解基层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与实际需求,团队于7月中下旬深入桐庄村、塘洋村等九地开展专项调研。通过社区集中访谈与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团队共接触40余名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完成访谈记录与个案资料超15000字,为后续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奠定扎实基础。
实践过程中,孩子们从初见时低头抿唇的羞涩,到后来眼眸发亮、朗声欢笑的开朗;从最初被引导时的迟疑旁观,到主动举手、跃跃欲试的投入……这些悄然发生的蜕变,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社会工作专业“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价值温度。此次实践不止是课堂知识的生动延伸,更是一次对社会责任的躬身践行,一场对专业情怀的深刻淬炼。展望前路,“益”路“童”行团队将秉持初心,持续关注儿童发展议题,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注入青春动能。
(通讯员: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