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绍兴文理学院“剑指红星”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东芳老师的指导下,来到马剑社区开展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怀揣着对古村风土人情的好奇和对历史的敬畏,踏上了这片藏满故事的土地,期望在古村的烟火中,探寻宝贵的文化根脉。
戴氏宗祠——家风传承的精神原乡
戴氏宗祠合照
迈进戴氏宗祠,时光仿佛在此放慢了脚步。褪色的木门、高悬的匾额,静静诉说着家族的传承故事。在这古韵流淌的宗祠院落深处,实践团成员对当地村书记进行了深入采访。
据戴书记讲述,马剑戴氏自古崇文尚教,科举年间,族中子弟负笈远游,以学识报国,在历史长卷里留下“担当”的印记。谈及戴良等家族先辈中的家国义士,戴书记骄傲地说道:“我们戴氏一族,家训中‘重节义,尽忠尽孝,忘身报国’的理念早已融入骨血,这是先辈们传下的精神火炬,照亮着戴氏子孙前行的路”。

戴氏宗祠
马剑老街——石板路上的历史长卷

马剑老街
下午,小队成员们先后走访了敬义堂、增德堂、敬德堂等祠堂。堂内留存的古老供桌与牌匾,无声诉说家族传承的故事。成员们在祠堂的一榫一卯、一铭一文中,触摸到古村宗族文化的脉络。
漫步马剑老街后,实践团成员还与当地村民展开了深入访谈。围绕马剑的发展优势、现存痛点等多个维度,成员们耐心倾听村民的真切感受,借此深入了解这片土地近年间的发展变迁。
羌灯文化——传统与创新交织的民俗光韵

羌灯合照
最后,小队成员来到非遗传承工作室,探寻羌灯文化的独特魅力。队员们俯身细观,造型各异的羌灯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传承人笑着介绍:“乡亲们偏爱这些历史人物,把‘桃园结义’的情义、名著里的经典,都藏进这些羌灯,让传统故事能常看常新。”
关于羌灯这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实践团成员和传承人经过探讨,一致认为可以结合当下AI时代,让羌灯‘讲’故事——借助数字化手段还原更多历史场景,更能激发当代年轻人的兴趣。


羌灯图
结语
此次调研,是当代青年对激活古村落文化资源的一次深度探索。“剑指红星”实践团愿做文化根脉的探寻者与传播者,把马剑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古村烟火里的文化力量,滋养更多心灵。
作者 剑指红星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