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志赓续:山科实践团走进八一敬老院 让青春与“老革命”撞个满怀
发布时间:2025-08-22 关注:
来源:李琳琳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2周年。2025年7月23日,由山东科技大学资源学院学生组成的齐鲁青衿溯红志,延州星火耘“红魂”赴延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号召,奔赴延安八一敬老院。他们期望通过聆听革命老人讲述往昔抗战与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挖掘珍贵的口述历史,让这些伟大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激励更多青年勇担时代使命。 团队采访到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张爷爷,“那时候,美军的坦克跟铁疙瘩似的轧过来,天上飞机扔炸弹跟下冰雹一样。”张爷爷粗糙的手掌抚过左臂一道深褐色的疤痕,那是1952年秋季攻势中,子弹穿透皮肉留下的印记。“咱手里就一杆步枪,子弹都得省着用,但没人后退——身后就是祖国啊!”他说,连队为撕开包围圈,硬是用血肉之躯在火力网中蹚出一条路,“好多娃子,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让人记住……”
说到牺牲的战友,老人声音发颤,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队员们望着那道嵌在岁月里的伤疤,仿佛看到了硝烟中的冲锋身影,有人悄悄别过脸,泪水滑过脸颊。 张爷爷紧紧攥住队员们的手,掌心的温度混着老茧的粗糙,字字千钧:“你们年轻,要好好念书,祖国只有强大起来,咱们才能不受欺负。”队员们深深点头,这双手传递的,是烽火淬炼的信念,更是交给青春的接力棒。 实践接近尾声时,队员们特意为八一敬老院的革命老英雄们拍了一张合影。镜头里,老人们胸前的军功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脸上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沉淀,与围在身边的青年学子们相视而笑,跨越代际的敬意与温情在快门声中定格。随后,队员们又为每位老人单独拍摄了肖像,镜头专注地捕捉他们眼角的坚毅、掌心的老茧,还有提及往事时眼中闪过的光——这些细节,都将成为 “活态红色档案” 里最珍贵的注脚。 “按下快门的那一刻,突然觉得这不是简单的拍照。”实践团队队长李琳琳说,“看着张爷爷特意整理衣襟的样子,看着王爷爷把军功章擦了又擦,才明白我们是在为历史留影。他们的模样里,藏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我们记录下他们的样子,更要记住他们的故事,这才是对“传承”二字最真诚的回应。”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