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春风化雨润桃李 匠心独运谱华章

发布时间:2025-08-21 关注:

来源:山西师范大学 卓越教师寻访团 周羽燕

春风化雨润桃李 匠心独运谱华章
——访山西省中阳县第二中学刘月珍老师
 
刘月珍  中教二级教师,1980年7月出生于山西吕梁,2002年毕业于大同大学英语专业。自2003年投身教育事业以来,始终坚守英语教学一线,拥有22年丰富教学经验,曾获得过“美德教师”“实验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英语教学成绩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刘老师一直秉承“因材施教、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辅导策略,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赞誉。
 
秉承着对教育的忠诚与热爱,刘月珍老师凭借她满腔的热情和对孩子们未来的深切关怀,选择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坚定地踏上了三尺讲台。她以一颗育人为本的心,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坚信教育的力量能够影响和改变每一个学生。
 
理念与方法并重 因材与实效同行
 
刘月珍老师自2003年进入教育行业以来,始终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在长达二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形成了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与个性化的辅导策略。这种理念的形成源于她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刘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方法教育所有学生。"她举例说明,在词汇记忆方面,视觉型学习者更适合通过图像联想记忆,而听觉型学习者则更适应通过发音规律来掌握单词。为此,她应用视觉卡片、音频材料、情景对话等多种教学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效导向是刘老师教学理念的另一重要维度。她反对机械式的题海战术,主张"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在语法教学中,她设计了"发现-归纳-应用"的三步法:先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观察语法现象,然后引导他们总结规律,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刘老师特别注重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她每月进行一次学习能力诊断,每学期开展两次综合评估。评估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更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这种全面的评估方式,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严慈相济育桃李 教学相长共进步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刘老师这样形容师生关系。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始终秉持"严格要求与真诚关爱并重"的原则。在学业上,她对学生的错误从不姑息,一定会明确指出并要求改正;在生活中,她又像朋友一样关心学生的成长。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仍然与她保持联系,遇到重要的人生抉择时还会征求她的意见。这种持久的师生情谊,正是她教育理念的最好印证。
 
除了常规的课堂互动外,她还设立了"师生对话日",每月安排专门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交流内容不仅限于学习问题,还包括生活困惑、未来规划等方方面面。她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发现学生出现情绪波动或行为异常时,会及时进行疏导。
 
刘老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人格。在课堂上,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即使这些见解还不够成熟。"犯错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她常说,"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学生们敢于表达、乐于思考,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氛围。
 
对于"问题学生",刘老师有着独特的转化方法。她曾用三个月时间,通过每天15分钟的单独交流,成功转变了一位对英语极度抵触的学生。"每个‘问题'背后都有原因,"她分享道,"教师要做的不是简单批评,而是找到问题的根源。"通过深入了解,她发现这位学生的抵触情绪源于早期学习中的挫败体验。于是,她重新设计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帮助该生重建信心。这位学生后来不仅英语成绩大幅提升,还主动报名参加了英语角活动。这充分展示了刘老师"以爱育爱、以心换心"的教育艺术。
 
学无止境勤为径 薪火相传教有道
 
尽管已有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刘老师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学习热情。她每年都会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她每节课后都会记录教学亮点和不足,定期进行总结分析。这种持续的专业发展意识,使她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刘老师的学习不仅限于英语专业领域,还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相关学科。她建立了跨学科的知识框架,能够从多角度分析解决教学问题。例如,在解决学生记忆困难时,她会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会参考游戏化学习的理论。这种跨学科的视野,使她的教学方法既有实践基础,又有理论支撑。
 
作为资深教师,刘老师非常重视经验的传承。她带领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公开课和研讨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代代相传,"她说,"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是我的责任。"为此,她制定了详细的带教计划,包括每周听课评课、每月教学研讨、每学期成果展示等环节。
 
初心如磐担使命 砥砺前行谱新篇
 
回顾二十二年的教育生涯,刘老师感慨良多。"教育是慢艺术,"她说,"不能急功近利,要相信时间的力量。"她认为,在应试教育压力下,教师更需要保持定力,既要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更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她的教育信条。这种长远的教育眼光,使她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她教过的学生中,有很多人选择从事英语相关职业,这或许是对她教育理念最好的肯定。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刘老师保持着开放而理性的态度。她认为,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让教育回归本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适应时代变化,但同时也要坚守教育的基本规律。"变与不变之间,需要我们把握好平衡。"在课程改革中,她既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又坚持语言教学的核心目标不动摇。这种既开放又坚守的态度,使她在教育改革中既能把握方向,又不落伍于时代。
 
展望未来,刘老师表示将继续深耕英语教育领域。她正在探索如何让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个性化学习,同时,她也计划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更系统的教学方法论,为年轻教师提供参考。"教育是我终身的事业,"她坚定地说,"我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撰稿人:化学2305班 周羽燕
 
采访感悟
在与刘月珍老师的交流沟通中,我深刻感受到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学事业的热忱与执着。二十二年的教学生涯,在她口中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由无数个与学生互动的温暖瞬间串联而成的生命历程。最令我动容的是她对"教育是慢艺术"的诠释——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她依然保持着教育者应有的定力与耐心。刘老师的教育智慧体现在她对"度"的精准把握上:既拥抱新技术又不迷失教育本质,既严格要求又充满人文关怀,既注重教学实效又着眼长远发展。这种平衡的艺术,源于她对教育规律的深刻理解,更源于她对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作为采访者,我不仅收集到了丰富的教学案例,更见证了一位教师如何用专业与爱心浇灌教育的花园。这次采访让我明白,优秀教师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之火,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刘月珍老师用二十二年的坚守,诠释了"教师"这两个字的重量与温度。
——化学2305班 周羽燕
 
经过这次采访,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地成长发展。我会以刘老师为榜样,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培养自己的耐心和奉献精神,学习有用技能。
——化学2402班 付晨洳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