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师者匠心——探寻教师职业的温度与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21 关注:

来源:山西师范大学 卓越教师寻访团 周羽燕

师者匠心——探寻教师职业的温度与力量
——访吕梁学院附属英杰中学许雅玲老师
 
许雅玲  中共党员,中教一级教师。1979年3月生于山西吕梁。1999年7月毕业于吕梁高专英语教育专业,202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担任吕梁学院附属英杰中学副校长兼英语教师。曾多次获“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现已从事基层教育工作26年,经验丰富,硕果累累。
 
趁着暑假,我们来到了许老师家进行采访。在采访前,我们是非常紧张的,不过在看到许老师和蔼可亲的面庞后,我们紧张的心情迅速得到缓解。在后续的采访中,许老师也是满脸笑容,温柔与我们交谈,整个过程轻松且愉悦。
 
教学之道——让好奇心时刻伴随左右
 
在教学之路上,许老师始终践行 “让好奇心时刻伴随左右”的理念 。面对英语这门学科,她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她会用新奇的英语电影片段、趣味配音挑战,点燃学生探索语言世界的好奇;也会创设模拟海外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 “机场问路”“餐厅点餐” 的互动里,主动解锁英语交流技能。二十六年教育生涯,她以激发好奇心为锚点,让知识不再是枯燥的灌输,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引领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因好奇而求知,因求知而成长。
 
于是我问老师“您认为英语这门学科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英语最吸引人的,就是它能永远给你 ‘推开新门’ 的好奇感。课本上的单词、语法,只是小小的钥匙,用它们打开的,是无穷无尽的新世界。你可能因为一句 ‘Carpe Diem(及时行乐)’ ,好奇古罗马人的生活哲学;也会因为一首英文歌里的隐喻,想深挖背后的文化故事。它就这样吸引着我不断探索,一步步走到现在。”许老师微微笑着,可我能够看到,她在谈及英语时,眼中闪着无尽的光芒。
 
亦师亦友——在陪伴中搭建成长的桥梁
 
在与学生相处时,许老师始终拿捏着“亦师亦友”的平衡。作为英语教师,她会因发音的精准度对学生严格要求,单词拼写错漏、语法运用偏差,都会耐心纠正,带着学生反复打磨。可转身,她又成了学生的学习小助手。当学生因口语不自信不敢开口,她会扮作“英语学习搭子”,从日常对话练起,给予鼓励;遇到青春迷茫,她又以朋友身份,陪学生梳理思绪。课堂上的严与课后的暖交织,她用尊重与理解,搭建起一座让学生安心成长、大胆求知的阶梯 。
 
在谈到教学经历中最难忘的一堂课时,许老师讲起她初为人师时的一个故事。“当时,一位男同学没有带书,我就有些生气,甚至将他驱逐出班级,让他在楼道反省,过了一会,当我打开教室的门去看他时,我对上的是一束怯生生的目光。那个眼神我至今难忘。而当我带的那个班级毕业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考上了高中,但是他没有,我也不清楚他最后去干了什么。我的心里开始有了愧,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因为我的那个举动让他放弃了学习的念头。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将任何一个同学驱逐出课堂,我也开始理解学生,爱护他们。”许老师在讲到那个男生时,眼里闪着泪光。我们都听得入了神,仿佛能透过她的讲述,看到那个在楼道里孤独又无助的小小身影,也看到了一位教师在挫折中觉醒、在愧疚里蜕变的成长轨迹。
 
那次失误,成了许老师育人路上的“醒钟”。此后,她愈发懂得,师者的威严不该靠简单的惩戒树立,而是在理解与共情中自然生长。当学生再犯小错,她会蹲下身子,用和课堂上讲解语法时同样认真的语气,倾听孩子藏在错误背后的忐忑与窘迫。从“将学生推出门”到“把学生拥入心”,许老师用自我反思完成了“严师”到“亦师亦友”的跨越,让教育的温度,在一次次俯身倾听、耐心引导里,悄然浸润每个学生的成长岁月 。
 
坚守初心——秉持教书育人的理念
 
许老师坚守教育领域26年的初心,源于她初中时的英语老师。“初中时,学校是比较破旧的,老师们也都是土里土气的。但是当时来了一位年轻又时髦的英语老师,她和别的老师都不一样,她的课堂生动又有趣,我们都愿意和她接近,她还经常自己花钱给我们买许多村里见不到的新奇玩具和零食,从那时开始,我便萌生了成为一名教师的想法,并且在中考过后义无反顾填报了所有和教师相关的学校,便成就了现在的自己。”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许老师就把初中英语老师当作灯塔。26 年里,她努力让课堂如那位老师般生动,让学生们在欢笑声中爱上英语。
 
如今,许老师教过的学生里,有人也成了教师,说要把这份教育的光继续传递。许老师知道,自己坚守的初心,正以这样的方式,在更多人心中扎根、发芽,让育人的温暖循环不止,这便是 26 年坚守最珍贵的 “成果”。
 
寄语未来——愿做青年逐梦路上的引路人
 
作为吕梁学院附属英杰中学的副校长,许老师常和年轻教师分享:“别把教学当任务,要当和学生一起探索的旅程。” 她带着新教师磨课,从导入环节的趣味设计,到课后辅导的暖心细节,倾囊相授。对学生,她寄语:“学英语,是握住一把钥匙,愿你们用它打开知识的门,也打开包容、好奇的人生态度,勇敢去看更辽阔的天地!”从课堂的巧思,到育人的温情,许老师26年如一日,以爱为舟,载着学生渡向知识彼岸。她的故事,是基层教育者坚守与热爱的缩影,也让我们看见:教育的力量,源于对学生的真心,对育人的执着,如微光,照亮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成长路。
我问“面对未来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许老师有什么建议吗”,许老师笑了笑,语速缓下来:“先修好‘心’这门课。要真信教育能改变人,哪怕只改变一点点。然后别怕‘笨拙’,新手老师的真诚,学生能够看得到。多观察学生眼睛里的光和慌,光要护着,慌要接着。还有,别丢了自己的‘学生态’,永远保持对知识的‘好奇感’,你学新课的样子,就是给学生最好的上课示范……”说着,她的手轻轻地放到了我的手背上,像是在跟过去的自己和未来的教师们,做一场无声的约定。
 
撰稿人:化学2404班 李  欣
 
采访感悟
采访许老师,听着她真诚感人的故事,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她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情怀,以及她对教育的热爱。26年教育路,她以爱为舟,载着学生驶向知识彼岸。从受恩师启蒙立志从教,到倾囊帮扶新教师、寄语学生,每一处都藏着“以真心育真心”的教育密码。她让我明白,教育的力量源于热爱与坚守,如微光点亮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成长路。这份对教育纯粹的执着,激励我相信,平凡坚守也能汇聚成改变人生的炬火,照亮更多逐梦人前行 。她动人的话语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情怀的教师的想法,我定不会忘记许老师的这份热忱与坚守,愿以她为榜样,将教育的火种接力传递,在未来的讲台上,用真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用热爱去浇灌每一颗求知的种子,让教育的温暖与力量,在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里延续、闪光 。
——化学2404班 李  欣
 
许雅玲老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将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终身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展现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与许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被她的教育理念、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深深触动,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感悟。许雅玲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的事业,许雅玲老师深知这一点。她始终保持着对教育前沿理念和方法的敏锐洞察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许老师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采访许雅玲老师,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她的教育理念、敬业精神、党员担当、创新意识和对教育的热爱,都将成为我在教育道路上前进的动力和指引。
——化学2301班 冯淑雅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