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7月18日电(通讯员邱梦影)为深入了解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助力乡村生态振兴,7月1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赴陕西省关中及陕南五市十一区农村地区“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治理现状”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开展以“垃圾治理模式与成本分担机制”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
图为实践团与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座谈会 通讯员 李璨 摄
实践团通过走访县域职能部门、乡镇村落及填埋场,结合数据采集与座谈交流,系统梳理白水县生活垃圾治理的实践经验与现实挑战。在与白水县城管执法部门环卫工作人员的座谈中,团队了解到,白水县依托苹果种植与白酒产业两大经济支柱,近年来积极推进垃圾治理体系建设。围绕“户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清晰思路,当地构建起以填埋为主导的垃圾处理模式,布局多个填埋场,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及村内收集车等硬件设施,形成覆盖农村区域的垃圾收运网络。同时创新监管方式,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推动垃圾治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图为实践团与村民围坐交谈 通讯员 李璨 摄
实践团随后前往西固镇、杜康镇鸭洼村等地开展实地走访,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垃圾治理落地情况。在杜康镇鸭洼村,实践团与村民代表围坐交谈。村民们提到,部分老年村民由于对分类知识了解不深,在投放时仍存在混淆的情况等问题,针对这些基层反馈的问题,实践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普及分类知识,帮助老年村民更好理解和参与,让垃圾治理真正融入乡村日常。
图为实践团参观垃圾填埋场 通讯员 李璨 摄
次日,镇干部带领实践团参观当地垃圾填埋场,详细介绍了场地的日常管理、覆盖范围及运转模式。队员们认真观察了场地布局与设施配备,就填埋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后期维护等问题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为实践团与村委合影 通讯员 李璨 摄
此次调研让队员们认识到,县域垃圾治理需兼顾宏观制度与微观民生,在成本与实效间找到平衡。作为青年学子,队员们深感责任在肩,明白乡村生态振兴既需政策“大手笔”,也需乡土“巧心思”。实践团将梳理调研资料,结合专业知识形成报告,总结经验、提出优化方案,期待以成果为桥,将青年智慧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行动,为优化垃圾治理、提升人居环境贡献力量,让青春担当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