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8 关注:
来源:“岱下青耘”实践团
借“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契机,8月1日至5日,“岱下青耘”实践团在泰安开展多维度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基层治理与文旅融合,采用“产业赋能、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健康护航、校地合作”五位一体模式,深入泰山区、岱岳区和东平县三个地区,从专访泰山独臂挑山工梁京申,体悟“步步踏实”的坚韧精神;到探访岱庙领略千年文脉、走进东平县追溯大运河遗韵,触摸历史与现代的羁绊;再到深入跨境供应链产业园,探寻家乡产业“链”接全球的新路径;最后到岱庙街道南关社区开展宣讲活动,联动军民共话初心。实践团深入基层,通过多元行动诠释青年担当,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展现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具体表现。
独臂挑山苦作舟,青耘践悟精神厚
8月1日,“岱下青耘”基层服务实践团走进泰安良庄镇山阳北村,专访64岁独臂挑山工梁京申。他半生在泰山十八盘丈量20多公里山路,三十多年前失左臂后“逼上泰山”谋生:红门租房、中天门搭帐篷,水汽浸被褥,雨天漏雨难眠,每日天未亮往返陡峭十八盘三趟。四十年间,经“五元水”争议的辛酸,挑山队从两百人剩十余,收入微薄仍笑对;家中“泰山挑下”的家电藏着苦,他瞒家人回山,烟火里燃着不屈。早年从挑六七十斤起步,遭冷眼仍加练,终能单臂扛200斤,凌晨5点出发,每趟百斤挣5元,三伏天汗透衣衫仍不停歇,扁担挑着责任,山路印着倔强。
(实践团采访梁京申)
梁京申"累到想弃却坚持"的坚韧,让实践团读懂挑山工的内核:逆境中咬牙的毅力,平凡里守尊严的态度。青年在基层实践中,当秉持"步步踏实"的信念。驻村帮扶走透民情,社区服务破解难题,都要如挑山工般"脚步踩实"。无论扎根乡村或坚守岗位,都需传承这份脚踏实地、坚韧前行的精神,以"铁肩担日月"的担当,在奉献中挺起时代脊梁
探寻千年文脉,领略岱庙风采
8月2日,“岱下青耘”基层服务实践团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进泰安岱庙开展文化研学活动。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中,队员们先后探访正阳门、天贶殿等标志性建筑,透过古建群的恢弘规制、精美石刻及详实史料,系统梳理了岱庙作为历代帝王祭祀泰山、传承礼乐文明的历史脉络。天贶殿内,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以磅礴气势再现古代盛典场景,让队员们直观领略到传统绘画艺术与祭祀文化的深度融合。实地探访中,大家不时驻足沉思,深刻体悟岱庙所承载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与中华礼仪文化的深厚底蕴。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份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转化为行动自觉,在实践中坚守传承、勇于创新,以专业所长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实践团泰安岱庙开展文化研学活动)
从社区课堂的民生科普到军旅故事的红色传承,从岱庙古建的文化积淀到泰山挑山工的精神攀登。岱下青耘”基层服务实践团以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此次实践不仅为当地带去了新的活力与思路,更让成员们坚定了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念。未来,岱下青耘”基层服务实践团将继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运河遗韵溯文脉,青耘初心担使命
8月4日,“岱下青耘”基层服务实践团走进泰安市东平县图书馆及大运河文化遗址,展开了一场深度的文化探寻。在翻阅当地历史文献的过程中,梳理出大运河东平段的开凿历程、漕运制度及对当地经济民生的深远影响。随后,实践团前往运河遗址现场,踏访保存完好的古码头石阶以及堤岸夯土,听文保人员讲述流传至今的漕运故事,用镜头记录遗迹细节,在文献与实物的对照中,深化对运河与东平城脉悠久的羁绊。
(实践团参观大运河文化遗址)
此次参观让队员们收获颇丰。从典籍文字到遗址实物,大运河成为可感可知的鲜活遗产,其承载的开拓精神与包容智慧,让大家体会到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队员们表示,将以青年之力传播运河文化,让古老遗产焕发新生,更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信念。
(实践团参观大运河文化遗址)
青耘跨境寻新机,乡链世界展新姿
8月4日,“岱下青耘”基层服务实践团走进了东平县跨境供应链产业园,在园区负责人带领下,实践团深入产品展销区、直播室及企业孵化中心,全面了解家乡产业“链”接全球的创新实践。活动伊始,实践团观看了产业园宣传片,生动画面与详实解说帮助实践团初步了解产业园的发展历程、运营模式及成就。随后,产业园总经理刘凯引领实践团深入产品一线考察,感受本土产品迈向国际市场的独特风采;进口商品展示中心汇聚的全球优质商品,让大家体会到跨境供应链“引进来”的成果,这“出”与“进”生动呈现了跨境供应链的“双向互动”。在跨境直播间里,实践团近距离感受数字贸易的蓬勃活力,通过细致剖析跨境电商的运营机制与行业动态,实现课堂知识与产业实践的无缝对接。
(实践团参观跨境供应链产业园)
此次参观,让实践团成员对东平跨境供应链产业园有了穿透式认知,同时直观感受到跨境电商对乡村产业的带动作用,为后续开展基层服务时,如何助力家乡产品“走出去”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实践团成员们表示,这场“行走的课堂”让他们看到了跨境贸易的无限可能,未来将以专业学识和青春担当,推动本土品牌走向世界、促进全球资源互联互通的征程中书奋斗篇章。
食品厂里研工艺,湿地园中护生态
8月4日,“岱下青耘”基层服务实践团走进泰安东平县,聚焦东平水浒食品厂与东平湿地公园,以“乡村振兴青春行”为主题开展实践。在东平水浒食品厂,队员们沉浸式体验流水线包装,深入了解麻鸭养殖到蛋品加工的全产业链。依托35万亩水域优势,当地年加工蛋制品超8000万枚,孕育出“水泊”“国丹”等品牌。团队发挥专业优势,针对性提出优化质量检测流程、拓展电商渠道等建议,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青春智慧。
(实践团深入了解麻鸭养殖到蛋品加工的全产业链)
作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东平湖湿地公园不仅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珍贵范本。在这里,实践团积极投身生态保护实践。历经拆除网箱12.6万亩、修复湿地3.4万亩,湿地建起智能监测平台,青头潜鸭、白鹤等10余种珍稀鸟类在此栖息。队员们协助巡查候鸟栖息地,向游客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此次实践让团队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需产业与生态“双轮驱动”,青年正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
(实践团参观东平湖湿地公园)
耆乐相伴,暖意长存
8月3日,“岱下青耘”基层服务实践团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进东平县东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暖心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以“科学膳食”“挑山工精神”“识骗防骗”三大主题进行宣讲。在讲解科学膳食时,志愿者结合常见的食材与老人的饮食习惯,通过生动的例子,将荤素搭配与控盐限糖的秘诀娓娓道来,还贴心地分享了适合老人的简易食谱,让健康饮食的理念变得简明易懂;谈到挑山工精神时,志愿者讲述了他们肩负重担、脚踏实地攀登的故事,用“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的朴实语言,诠释了“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内涵,唤起了老人们对往昔奋斗岁月的共同回忆;聊到识骗防骗时,志愿者列举了保健品虚假宣传、冒充亲属借钱等典型骗局,手把手教导老人识别套路,殷殷叮嘱大家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赞许,或是举手提问,场面互动热烈,气氛活跃。
(实践团在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暖心活动)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围在老人身边,耐心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岁月故事,现场气氛暖意融融。此次活动不仅让老人们学到了实用知识,还真切感受到来自青年人的关怀与陪伴。志愿者们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敬老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让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点滴践行中不断传承发扬。
社区宣讲聚民心,军民共情传精神
8月1日,实践团深入岱庙街道南关社区,围绕"安全护航、诚信筑基、精神铸魂"主题开展基层服务活动,重点聚焦暑期安全教育、食品安全共建与志愿精神传承三大板块。防溺水宣讲通过案例解析、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系统普及"六不准"原则与自救技能,现场发放图文手册并搭建"家庭-社区"联动防护网;"舌尖上的诚信"板块结合法规解读与典型案例剖析,引导居民与商户共筑食品安全防线,同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民意数据,为社区治理提供精准支撑;雷锋精神宣讲则以经典事迹为脉络,融合青年志愿服务案例,生动阐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核,多维度传递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实践团开展宣讲活动)
(实践团与退伍军人合影留念)
宣讲后,实践团邀请社区退伍军人分享军旅故事,队员与老兵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定格的瞬间既是军民共话峥嵘岁月的见证,更是“退役不褪色、离岗不离心”信念的生动传递。此次活动以“宣讲-实践-传承”为主线,实现了理论落地、需求对接、精神永续的突破,用青春行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从运河遗址到产业园区,从生态湿地到养老院,实践团用脚步丈量东平发展。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守护文脉、激活产业、温暖民心的系统工程,生态优势、文化底蕴与数字活力共同构成县域发展核心动能。大家更坚定:青年当以专业本领回应基层期盼,把智慧播撒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间,让青春在扎根地方的实践中绽放时代光彩。(梁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