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数智童传·漆艺新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团山社区,与团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共同举办“非遗手作润童心,公益同行暖团山”文化惠民党建共建活动。通过校社共建模式,将国家级非遗扬州漆艺引入居民生活,为社区青少年打造沉浸式传统文化课堂,开启“非遗+公益”的社区美育新实践。

团山社区党支部深耕校地合作创新路径,携手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核心阵地,共建实践育人基地,一场融合非遗传承、数字科技、公益爱心与廉洁文化的盛宴就此拉开帷幕,为社区注入了别样的活力与温情。
活动筹备阶段,社区工作人员与高校师生便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实践站的大厅被精心布置,墙上挂满了介绍千年漆艺历史的展板,从古代漆器的精美图片到现代匠人的制作场景,图文并茂地展现着漆艺的发展脉络。高校的专业教师们提前一周就来到社区,细心检查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确保每一位参与体验的孩子都能安全、顺利地完成作品。
在非遗体验区,高校青年党员们耐心地引导着社区青少年。孩子们围坐在长长的桌子旁,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专业教师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螺钿漆扇和嵌贝胸针的制作工艺,从贝壳的挑选、切割的技巧,到镶嵌的角度、髹漆的方法,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清晰透彻。随后,孩子们便开始亲手操作,有的小心翼翼地用小锯子切割贝壳,有的专注地将切割好的贝壳片镶嵌在扇面上,还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点点地为作品髹上漆。周正小朋友聚精会神地制作着自己的螺钿漆扇,当看到贝壳在漆面上逐渐展现出美丽的图案时,他兴奋地说道:“原来贝壳在漆面上‘开花’这么神奇,我要把这把扇子送给奶奶!” 那稚嫩的声音里满是自豪与喜悦。


公益义卖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实践站广场上摆满了摊位,50 余件由高校学子和社区儿童共同创作的漆艺作品整齐地摆放着,有精致的螺钿漆扇、小巧的嵌贝胸针,还有造型独特的漆器摆件。居民们络绎不绝地来到摊位前,有的仔细挑选着心仪的作品,有的向孩子们询问创作的过程。一位居民认购了一枚手作胸针,笑着对孩子说:“你的手艺真不错,阿姨支持你!” 还有的居民带着自己的孩子,在现场体验起了螺钿镶嵌工艺,感受非遗的魅力。所得的善款全部注入社区 “微光基金”,将用于帮扶困难家庭,这份浓浓的邻里情在广场上传递着。

活动中,廉洁文化的融入也恰到好处。工作人员向孩子们讲述了扬州阮元 “居官当廉正”、欧阳修 “功废于贪” 等古训,孩子们听得认真。在漆扇创作时,他们纷纷在扇面上书写下廉洁格言,“清正廉洁”“廉洁奉公” 等字样在扇面上熠熠生辉。社区书记在现场强调:“要让非遗技艺成为传递清廉家风的载体,让文明实践站真正成为居民的精神家园。”
此次活动,通过校社联动的方式,不仅让非遗技艺在社区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公益爱心与廉洁文化,让社区成为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温暖氛围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