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7月27日,青岛农业大学菁英聚莱,诗“化”产芝实践团走进莱西市产芝湖新村,开启了一场充实且有意义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产芝老家,团队成员与村委会王书记围绕“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召开座谈会。会上,于博清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三大领域提问。王书记回应称,产芝湖新村自建立以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但面临人才后备资源空乏的挑战,后续将着重强化人才引进政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党委书记王进国、团委书记赵莹及专职辅导员李鑫、胡勋涛和徐赞带领实践团踏进产芝老家,探寻产芝百年文化脉络。明朝洪武年间,杜氏家族北迁至此,因当地出产一种芝兰草,故而得名“产芝村”。随后,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众人来到王丕煦进士故居,“耕读传家”的家训传承,为当地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村史馆的老照片到王丕煦进士故居的白墙黛瓦,团队成员深深地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厚度。
而在“马氏巧饼”面食文化博物馆,非遗活力正在绽放。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面食记忆、小麦长歌及七巧工坊,探索莱西麦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欣赏“一粒麦”创造的文明史诗。走到七巧工坊,传承人马秀娥热情欢迎团队成员,跟着马秀娥揉面、塑形、压模,亲手制作出“小麦”“小狮子”等寓意吉祥的巧饼,体验传统技艺的精髓。
葡萄架下的田间课堂,是实践团践行“知行合一”的生动诠释。来到茂芝场,团队得知,产芝村的葡萄种植品种主要是藤稔葡萄和阳光玫瑰。在阳光玫瑰园区,与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学习种植经验,学习特有的栽培技术,在葡萄架下认真听种听取植户讲解,结合化学、生态学知识,就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科学施用等提出建议。
深入农户的问卷调研,是实践团坚持“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实践队员们分成两个小组,带着调研问卷,走访农家院落。问卷围绕基本家庭情况、生活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污水排放、环境治理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展开,村民们热情回应。团队成员将记录村民真实诉求,持续跟进环境治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从文化传承到产业发展,从环境治理到乡村振兴,青岛农业大学学子以青春之名,在产芝湖新村的振兴画卷上落笔添彩。这支年轻的队伍,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誓言,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