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工商职院学子走进小菲德成长中心——安全课堂与普通话推广双暖童心

时间:2025-07-23 关注:
近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向党于心,实践与行”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与 “舞韵芳华,实践筑梦” 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带着精心准备的课程与礼物,走进重庆市开州区小菲德课后成长中心。针对托管儿童的成长特点,团队开展了防踩踏、课间安全、防溺水知识讲座与普通话推广活动,用生动有趣的形式传递安全理念,最后还为孩子们送上贴纸、水彩笔等小礼物,让知识与温暖在欢声笑语中浸润童心。
防踩踏课堂:小刺猬姿势筑牢安全防线
午后的小菲德课后成长中心暖意融融,三十余名身着校服的孩子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小脸上满是期待。实践团成员以动画短片开启 “防踩踏安全” 课堂,画面中模拟的人群拥挤场景让孩子们屏息凝神。“大家跟我做 —— 双手抱头,身体蜷缩,像小刺猬一样保护自己!” 实践团成员李同学边示范边讲解,孩子们立刻跟着摆出防御姿势,口中还默念着 “不推不挤”“紧跟队伍” 的安全口诀。

课间安全剧场:角色扮演里读懂行为规范
课间安全教育环节被设计成沉浸式 “安全小剧场”。志愿服务队成员邀请孩子们轮流扮演 “奔跑者” 与 “行走者”,通过碰撞体验让大家直观感受追逐打闹的危险。“在走廊里跑会像小火车一样撞到人!”7 岁的小宇扮演完 “摔倒者” 后认真总结,逗得在场师生笑出声来。同学们还编创了节奏明快的安全儿歌,“楼梯靠右行,走廊不蹦跳,安全小卫士,时刻要记牢” 的童声合唱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防溺水宣讲:漫画与问答守护夏日平安
夏季来临之际,防溺水教育更显迫切。实践团成员结合开州多河流、水库的地理特征,用彩色漫画展示了 “禁止私自下水”“遇人溺水大声呼救” 等六不准原则。在互动问答环节,9 岁的琪琪举起小手抢答:“看到有人落水不能自己跳下去,要找大人拿救生圈!” 精准的回答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实践团成员当即奖励她一枚 “安全小标兵” 贴纸。

普通话乐园:游戏中解锁语言密码
普通话推广环节成了欢乐的语言乐园。志愿服务队成员设计 “词语接龙”“绕口令闯关” 等游戏,从 “老师好”“谢谢你” 等日常用语,到 “向日葵”“小蝴蝶” 等童趣词汇,逐字纠正发音。“‘四是四,十是十’,跟着姐姐慢慢读 ——” 服务队成员张同学蹲下身,与发音不准的孩子平视交流,孩子们涨红小脸反复练习,稚嫩的普通话在教室里汇成清亮的溪流。

礼物传递:甜蜜与知识共筑童心记忆
活动尾声的礼物发放环节点燃了全场热情。同学们将印着卡通图案的贴纸、十二色水彩笔、水果味棒棒糖和带拼音的笔记本逐一送到孩子手中。5 岁的萌萌立刻把星星贴纸贴在胸前,握着水彩笔在笔记本上画起了今天学到的安全标志;几个男孩举着棒棒糖互相 “干杯”,甜滋滋的笑声洒满教室。“我要把安全儿歌抄在新本子上,明天背给爸爸妈妈听!” 萌萌举着笔记本骄傲地说。

小菲德课后成长中心负责人王老师全程参与活动,她点赞道:“这些课程把安全知识藏在游戏里,把普通话练在互动中,孩子们听得懂、记得牢。高校学子带来的创意教学,让托管时光变得更有意义。”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守护儿童安全、推广通用语言是青年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安全意识像种子一样扎根童心,让普通话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桥梁。”

此次活动将安全教育与语言推广有机融合,既为孩子们筑起夏季安全防线,也为普通话普及注入青春活力。同学们纷纷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儿童成长需求,设计更多 “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的公益课程,让青春力量成为守护童心的温暖底色。
 

 
作者:李雨芯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