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津寻古意・弘镇守初心—校团委中华
文脉传承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运用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人民群众身边,7月9日至11日,共青团重庆科技大学委员会“踏津寻古意,弘镇守初心” 中华文脉传承团赴重庆市江津区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红色研学、校地协同基层治理等系列活动,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传承文脉、锤炼品格。
红色研学忆初心,革命精神励前行


7月9日中午,校团委举行暑期 “三下乡”启动仪式,随后实践团前往重庆市江津区。下午,中华文脉传承团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开展调研学习,举行微团课。在陈列馆内,同学们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影像资料,深入了解聂荣臻元帅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微团课上,大家围绕革命先辈的事迹展开讨论,接受深刻的红色教育。同学们表示:“聂荣臻元帅‘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让我深受震撼,我们青年一代要以先辈为榜样,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不仅让学子们领悟到“躬行”的真谛,更坚定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的信念,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
校地协同赋新能,青春服务惠民生

7月10日,江津团区委与重庆科技大学校团委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几江街道桥南社区举行。江津团区委书记周扬、江津团区委副书记李佳林,重庆科技大学校团委书记邓暖、几江街道曾红晓,等领导出席仪式。
仪式上,江津团区委书记周扬致欢迎词,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为“校地协同赋能基层治理”项目指明方向,强调要紧扣“为百姓办实事”的宗旨,推动“三下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随后,重庆科技大学校团委书记邓暖介绍了学院在暑期社会实践方面的工作部署与成效,并对深化校地合作提出期望。
随后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工作者围绕基层治理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结合专业所长提出建议。此次校地协作践行了党的青年工作方针,通过“团委搭台、青春赋能”的模式,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了青春力量。社区居民王阿姨说:“大学生带来的新思路很有用,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开展。”
青春筑梦暖童心,携手护航助成长


为切实提升当地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志愿者们走进社区,精心开设了防拐骗、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小课堂。课堂上,志愿者们创新采用案例讲解、趣味问答等多样化形式,将枯燥的安全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内容,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速掌握实用的安全技能。志愿者们化身为贴心伙伴,陪伴孩子们一同进行手工制作、绘画创作、唱歌跳舞和互动游戏。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关爱与陪伴,更被鼓励用画笔、歌声等多种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真挚情感与美好向往。
此次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让重庆科技大学的青年学子在传承红色文脉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基层中增长本领。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搭建更多实践平台,鼓励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扎根基层,以实际行动践行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青春誓言,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