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总结

从支部微光到全校暖阳:王誉锜书记领航“焕然壹新服务站”,以实干书写校园服务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5-10-17 关注:

来源: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青年学生干部:他把同学的“小事”当成“大事”,把校园的“痛点”变成服务的“起点”;他从支部需求出发,却将温暖延伸至全校角落;他用一份份细致的方案、一次次靠前的行动,让“服务”二字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与安心。他,就是播主2503团支部书记王誉锜,而由他牵头打造的“焕然壹新服务站”,如今已成为全校师生口中“最贴心的校园服务窗口”,用实干与温度,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学生干部的担当答卷。
  
  一、初心:从“一次抱怨”到“一场行动”,捕捉校园需求的“第一信号”
  
  “又要去驿站排队了,下课赶过去正好是高峰,等半小时都拿不到包裹”“宿舍这周该大扫除了,可我下午有实训,根本没时间”“昨天搬快递把胳膊都酸了,要是有人能帮忙送上门就好了”……去年九月,刚担任播主2503团支部书记不久的王誉锜,在一次支部座谈会上,听到了不少同学的“吐槽”。这些看似零散的抱怨,却被他悄悄记在了笔记本上——在他看来,同学的“随口一提”,往往藏着最真实的需求;团支部的工作,不该只停留在组织活动、传达通知,更该聚焦大家的“急难愁盼”,做些“有用、管用”的实事。
  
  为了摸清需求的“全貌”,王誉锜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牵头组建了一支5人的“校园需求调研小组”。接下来的一周里,他和小组成员利用课后、午休时间,走遍了学校的宿舍区、教学楼、快递驿站,用“面对面聊”“问卷填”“蹲点看”三种方式,收集全校师生的服务需求。在快递驿站,他们发现每天17:00-19:00的高峰时段,排队队伍能从驿站门口延伸到路边,不少同学抱着书本、背着书包,既要排队又要看管物品,稍有不慎就会遗漏;在宿舍楼下,他们看到有同学扛着成箱的饮用水、猫砂,脚步踉跄地往楼上走,甚至有人因为包裹太重,不得不中途停下休息;在教学楼,他们注意到部分班级课后没时间整理教室,黑板没擦、桌椅没归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原来不是个别同学有困扰,而是很多人都面临取件难、保洁烦的问题。”调研结束后,王誉锜连夜整理数据,发现仅在他所在的播主专业,就有超过80%的同学表示“曾因取件浪费大量时间”,65%的同学“希望有校园保洁服务”。看着这些数据,他心里有了一个清晰的想法:成立一个服务站,专门解决这些“生活小事”。当他把这个想法在支部会议上提出时,立刻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有人主动提出负责排班,有人愿意承担宣传工作,还有人建议细化服务流程。就这样,在王誉锜的牵头下,“焕然壹新服务站”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二、落地:从“一份方案”到“一套标准”,把服务做到“细致入微”
  
  “服务不能靠‘拍脑袋’,必须有清晰的规则、合理的定价,这样才能长久。”在服务站筹备过程中,王誉锜始终强调“规范化”。为了制定出既符合学生需求、又能保障服务可持续的方案,他带领团队反复讨论、多次调整,光是定价标准就修改了5版,每一项服务的细节都经过了充分调研。
  
  (一)代取包裹:从“按件收费”到“贴心附加”,解决“取件全难题”
  
  针对大家反映最集中的“取件难”问题,王誉锜首先明确了“按包裹大小分级收费”的核心原则。他和团队成员找来不同类型的包裹实物,反复测试“单手手持”“双手环抱”的标准,最终将包裹分为三类:小件(文件、书籍、小号鞋盒等,2元/件)、中件(衣物、书包、小型箱装零食等,4元/件)、大件(成箱水、猫砂、行李箱、小型家电等,6-8元/件)。“之所以这么细分,是因为不同大小的包裹搬运难度不一样,收费合理才能让同学觉得‘值’。”王誉锜解释道。
  
  但他并没有止步于“基础收费”,而是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特殊情况”,设计了一系列“贴心附加服务”。比如,考虑到部分同学行动不便或没时间下楼,他推出“送货上门”服务,无论一单有几件包裹,只加收2元;针对超重、超规的包裹,他规定“单件超10kg或长度超80cm,加收3元”,同时特别注明“大件物品可提前告知,安排两名员工作业”,避免因包裹过重导致损坏或人员受伤;对于驿站人多的高峰时段(工作日17:00-19:00、周末12:00-14:00)和雨雪大风等特殊天气,他也制定了“加价1元/单”的规则,并在宣传时主动说明原因——“高峰时段排队久,员工要花更多时间;特殊天气路滑,既要保障包裹完好,也要确保员工安全,希望大家能理解。”
  
  为了让服务更具性价比,王誉锜还推出了“优惠套餐”:“包月随心取”针对经常取件的同学,每月25元就能不限次数取小/中件包裹(每日限2件),还能送到楼下;“兄弟拼单”则鼓励室友、同学一起下单,单次3个及以上包裹就能享受总价8.5折优惠。这些举措推出后,立刻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不少同学表示:“比自己花时间排队划算多了,而且服务很贴心。”
  
  (二)校园保洁:从“多场景覆盖”到“灵活定价”,破解“保洁没时间”困境
  
  在代取包裹服务运行一段时间后,王誉锜发现,全校师生对“校园保洁”的需求依然强烈。于是,他再次牵头调研,结合教学楼、宿舍、厕所等不同场景的清洁难度,制定了全新的保洁服务方案。
  
  在定价上,他坚持“按场景定标准,按整洁度调价格”:教室清洁10元/次,无论班级大小,统一价格,确保课后能快速恢复整洁;宿舍清洁则根据整洁程度分为10元、15元、20元三档,“如果只是简单整理桌椅、扫地,就是10元;要是需要擦窗户、清理死角,就适当加价,这样既公平,也能鼓励员工把活干好”;厕所清洁8元/次,同时明确“不含疏通”,避免因额外工作导致服务延迟。此外,针对大家“垃圾清运不便”的问题,他还推出了“扔垃圾”服务,1-5袋1.5元/袋,5袋以上超出部分2.5元/袋,同学只需在群里告知“时间+宿舍号”,服务站就会安排人上门收取。
  
  “我们的服务不是‘一刀切’,而是尽量满足不同人的需求。”王誉锜举例说,有一次,一位同学因为要参加比赛,急需整理宿舍但没时间,他得知后,立刻安排两名员工上门,不仅按最低标准收费,还主动帮忙把杂物分类打包,让同学感动不已。这样的“额外贴心”,在服务站的日常运营中并不少见——因为在王誉锜看来,服务的本质是“为人着想”,只有把细节做到位,才能让大家真正满意。
  
  三、扩容:从“支部服务”到“全校共享”,让温暖延伸至“校园每个角落”
  
  “焕然壹新服务站”最初是为播主2503团支部的同学设立的,但随着服务口碑的传播,越来越多其他专业、其他年级的同学找上门来,希望能享受服务。面对这样的需求,王誉锜没有选择“局限于支部”,而是主动提出“面向全校开放”。
  
  “团支部的服务,不该有‘边界’。既然大家有需求,我们就该把服务做得更开、更广。”为了实现“全校覆盖”,王誉锜做了三件事:一是扩大团队规模,从最初的5人小组,发展到30人的服务团队,涵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确保能应对全校的服务需求;二是建立服务群,专门用于接收需求、沟通细节,并制定了严格的群规——“仅聊校园卫生资源整合、保洁对接、清洁排班,禁广告、禁私加好友、禁无关闲聊”“咨询需备注‘地址+需求’,文明沟通,借物需还,损坏赔偿”“违规1次警告、2次移出,举报有奖”,这些规则既保障了群内秩序,也让服务对接更高效;三是优化宣传渠道,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群、校园海报等方式,让更多师生了解服务站的功能,同时公布联系方式,方便大家随时咨询。
  
  服务站“全校开放”的消息传开后,需求订单量大幅增加。为了
  确保服务质量不下降,王誉锜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深夜:白天,他要协调人员排班、处理突发情况;晚上,他要整理当天的订单数据、收集同学的反馈意见,再根据反馈调整服务细节。有一次,因为周末订单太多,部分同学的包裹送晚了,他立刻在群里道歉,并主动退还了部分费用,同时调整了周末的排班方案,增加了人手。“服务难免有疏漏,但关键是要及时改进,让同学感受到我们的诚意。”王誉锜说。
  
  如今,“焕然壹新服务站”的服务已经覆盖了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每一个宿舍区、每一栋教学楼,每天处理的订单超过50单。不少师生都成了服务站的“回头客”:有老师因为备课忙,经常预约教室清洁服务;有同学每月都买“包月随心取”,再也不用为取件烦恼;还有宿舍集体拼单保洁,既省钱又省心。“以前觉得这些都是‘小事’,但王誉锜书记把‘小事’做成了‘大事’,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方便多了。”一位老师这样评价道。
  
  四、担当:从“服务者”到“引领者”,用行动诠释“青年干部的价值”
  
  在“焕然壹新服务站”的运营中,王誉锜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带头者”。无论是取包裹、做保洁,还是处理投诉、优化方案,他都亲力亲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团队成员,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认可。
  
  有一次,学校突降大雨,不少同学在群里预约了包裹代取。当时服务站的员工大多有课,王誉锜二话不说,穿上雨衣就往驿站跑。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眼镜上全是水雾,他却顾不上擦,一边排队取件,一边在群里告知同学“包裹已取,正在送”。等他把最后一个包裹送到同学宿舍时,已经浑身湿透,却笑着说“没事,只要包裹没湿就好”。这件事让团队成员深受感动,之后遇到特殊天气,大家都主动请缨,没人抱怨辛苦。
  
  除了带头干活,王誉锜还特别注重“服务育人”。他在服务站里设立了“实践岗”,鼓励支部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服务,既锻炼了能力,也培养了奉献精神。播主2503团支部的小李同学,原本性格内向,加入服务站后,每天要和不同的同学沟通需求,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以前我不敢主动和人说话,现在不仅能流畅地对接服务,还交到了很多朋友。”小李说,这是他在服务站里最大的收获。
  
  王誉锜的付出,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学校团委多次在会议上表扬“焕然壹新服务站”,称其为“基层团组织服务师生的典范”。但面对荣誉,王誉锜却很谦虚:“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服务站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团队的努力,还有全校师生的支持。”他表示,未来还会继续优化服务,计划新增“代买生活用品”“校园导航”等项目,让“焕然壹新”真正成为“无所不能”的校园服务平台。
  
  五、结语:以青春之我,筑服务之基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如今的“全校品牌”;从解决“取件难”的小问题,到覆盖“校园生活”的大需求;王誉锜用实干与坚持,让“焕然壹新服务站”成为了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一件件“小事”中,诠释了青年学生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没有华丽的言辞,却用“说到做到、做就做好”的行动,赢得了师生的信赖与尊重。
  
  在王誉锜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模样:他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愿意为他人的便利付出努力;他们不满足于“按部就班”,而是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他们把个人的成长与集体的需求结合起来,在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如“焕然壹新服务站”的名字一样,王誉锜用自己的行动,让校园服务“焕然一新”,也让青春的底色在奉献中“焕然一新”。
  
  未来,相信在王誉锜的带领下,“焕然壹新服务站”会继续成长,为更多师生带来便利;而这份“以服务暖人心、以实干践初心”的精神,也会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校园里传递下去,影响更多青年学子,用青春的力量,书写更多温暖的故事。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总结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