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总结

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这个夏天,我们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9-06 关注: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引言:一场始于书本之外的“奔赴”
  
  “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这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代代农业学子的实践指南和使命担当。这个夏天,我,杨光彩,和我的团队成员们,怀揣着将课堂理论应用于广袤乡野的渴望,奔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腊尔山镇,开展了一场为期16天的社会调研活动。
  
  对我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场青春的“奔赴”。我们奔赴乡村的呼唤,而乡村,也以其最质朴和深刻的方式,给予了我们一场关于成长、责任与价值的盛大回响。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双向奔赴”。
  
  第一章我们的奔赴:从实验室到梯田的知行合一
  
  我们的“奔赴”,是带着知识与技术下去的。
  
  在学院教授的前期指导下,我们了解到皎平渡镇主要以种植水稻和猕猴桃为经济来源,但近年来,部分猕猴桃果园出现了品种退化、病虫害加剧及土壤板结等问题。行前,我们做足了“功课”:查阅文献、准备实验试剂、设计调查问卷,并带上了一些新型的生物有机肥样品。
  
  1.田野调查:脚步丈量出的数据抵达之初,我们便扎进了田间地头。我至今记得第一次下地时,泥土裹满鞋袜的沉重感,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我们走访了数十家农户,一家一家地看,一棵一棵地查。我用在学校实验室学到的土样采集方法,在不同地块取样、编号、进行简易的pH值和养分测试。汗水滴落在笔记本上,洇开了字迹,却让数据变得更加鲜活。
  
  2.知识科普:把课堂搬到院坝里我们发现,许多农户的管理方式还比较传统。晚上,我们借着村民院坝的灯光,开办“田间小课堂”。我负责讲解猕猴桃常见病害的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没有PPT,我就把病害症状画在大白纸上;专业术语听不懂,我就换成最直白的方言打比方。“老师,原来这个黄叶子不是缺肥,是得了溃疡病啊!”村民石大哥的恍然大悟,让我感受到了知识落地带来的真正价值。
  
  3.试验田:播下希望的种子在镇农技站的支持下,我们开辟了一小片“校地合作示范试验田”,将带来的生物有机肥进行对比施用。我们手把手教农户如何科学配比、沟施覆土。这片试验田,成了我们论文的“现实版引言”,更是我们与这片土地最深情的连接。
  
  第二章乡村的回响:泥土馈赠的成长与启迪
  

  就在我们努力为乡村“赋能”的同时,乡村也在无声地、慷慨地为我们“赋能”。这是我们未曾预料到的、更深刻的“奔赴”。
  
  1.回响以知识:来自土地的“活教材”书本告诉我作物生长的理论,但老乡们告诉我:“你看,叶子卷曲是这个虫害,要赶在雨后打药”;“这块地‘累’了,要种点豆子歇一歇”。这些凝结着千年农耕智慧的“土方法”,是任何教材都无法赋予的鲜活知识。我意识到,我所学的科学理论,必须与这深厚的实践智慧相结合,才能焕发出最大的生命力。我的论文思路,因此从单纯的技术分析,转向了“传统农法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更有深度的方向。
  
  2.回响以情怀:对土地最深沉的热爱我们借住在村民龙阿姨家。每天清晨,她为我们准备好早餐,总念叨着:“你们大学生娃,能从城里来我们这山旮旯里吃苦,不容易。”她对我们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照顾,让我眼眶发热。我看到了他们面对天灾时的无奈,也看到了他们谈起丰收时眼里闪烁的光。这种与土地血脉相连的情感,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对“农学”这个专业背后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沉重的体认。
  
  3.回响以方向:明晰的青年担当在繁星满天的夜晚,我们和村里的孩子们坐在一起。他们问:“光彩姐姐,大学好玩吗?以后我能像你一样吗?”我看着他们清澈的眼睛,内心澎湃。我们的到来,或许无法立刻改变什么,但像一颗火种,播下了对山外世界和科学知识的向往。这让我更加明晰,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脱离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脱离贫困。
  
  第三章双向的赋能:奔赴的意义远高于实践本身
  

  这场“双向奔赴”的本质,是一场深刻的双向赋能。
  
  ·我们赋能乡村:我们带去了有限却崭新的技术、知识和关注。我们的调研报告和试验数据,为当地农技站提供了参考;我们的科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乡们的传统观念。
  
  ·乡村赋能我们:乡村馈赠给我们无价的成长:它磨砺了我们的意志,锤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它洗礼了我们的情怀,让我们褪去了知识分子的优越感,真正懂得了“俯首躬行”的含义;它更坚定了我们的理想,让我们找到了将个人所学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的人生坐标。
  
  结语:奔赴,永不止步
  
  十六天的实践结束了,我们离开了腊尔山,但这场“双向奔赴”从未落幕。
  
  我的论文有了最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最动人的内在灵魂。更重要的是,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知道,我的人生论文,将永远以广阔的田野为背景来书写。
  
  这个夏天,我们奔赴山海,奔赴理想。乡村回赠我们以成长,以力量。这是一次身体的远行,更是一次精神的还乡。这场奔赴,于我,于我们,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土地的厚重与深情,继续奔赴在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壮阔征程上。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总结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