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访恩施土司古城,寻民族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5-09-03 关注:

来源:厦门大学“古司风华实践队”

  
  2025年暑期,为探寻土司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价值,感受独特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厦门大学“古司风华实践队”为溯源土司文化走进湖北恩施土司城,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土司文化探寻之旅。实践队走进土司城开启深度探寻之旅,在访问博物馆,聆听民俗故事和走访当地遗址中,深入研究恩施这座古城蕴藏的土家历史文化。
  简介:恩施地区的土司制度起于元朝止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历经三朝450余年。恩施州恩施土司城的核心区域由墨冲楼、廪君祠和九进堂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包括、侗族风雨桥、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九进堂、城墙、白虎雕像、民族艺苑等多样化的民族建筑。恩施州恩施土司城景区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家土司王城,是中国土家族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供图:李露璐
  一、土司建筑:承载民族文化的特色载体
  恩施土司城的建筑,规模宏大、装饰精美,融合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置身其中,成员们仿佛穿越回古代土司时期。从雄伟的门楼,到精美的廪君祠,再到展示土司制度的九进堂,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土司文化的记忆。在九进堂,成员们仔细观察着殿内的陈设、雕刻,了解土司的生活起居,感受着古代土司的权力与生活风貌。让成员们最震撼的是九进堂门口的土司王雕像,雕像不仅表现了土司王骁勇善战、威名远扬的形象,更雕为文化载体,传递了从“化外”到“内属”的过渡历程。
  供图:向蕊
  二、民族认同感:民族文化与儒家文化交融的缩影
  在恩施土司城,不仅能看到体现土家族特色与土司权力象征的建筑,还能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浸润。实践队员看见供奉的孔子像,写有“万世师表”的匾额以及“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对联,不由得感叹,这些元素彰显出儒家思想对土司文化乃至土家族文化的影响,让土司城成为了民族文化与儒家文化交融的独特载体,见证着不同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碰撞与融合。这些元素不仅是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象征,更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印证。
  供图:向蕊
  三、思考与研究:聆听与传播文化的声音
  此次寻访过程中,实践队与土司城的讲解员及相关文化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土司制度的发展历程、土司城的建筑特色以及土家族的民俗文化。从土司的世袭制度,到土家族的摆手舞、哭嫁等传统习俗,成员们全方位地了解了土司文化的丰富内涵。文化研究人员还分享了土司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情况,让成员们认识到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此次恩施土司城之行,厦门大学“古司风华实践队”不仅亲身感受了土司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大家也都表示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蔡艳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