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杏林医路暑期实践行:医学生对话临床医者,明晰职业方向

发布时间:2025-09-01 关注:

来源:“杏林医路”扬州大学医学部职业规划调研实践团队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医学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医学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竞争愈发激烈,许多医学本科生在职业道路选择上陷入迷茫,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杏林医路”扬州大学医学部职业规划调研实践团队聚焦医学本科生职业规划难题,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调研与专家访谈活动,旨在挖掘医学不同领域的职业特性,为医学学子照亮职业前行之路。
  七月流火,蝉鸣阵阵。“杏林医路”扬州大学医学部的12名成员,带着前期调研中85%同学提出的职业困惑,走进扬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各个科室。为期四天的深度交流,让这些怀揣医学梦想的学子,在与儿科、急诊科、肿瘤科专家的对话中,逐步厘清职业方向,坚定医学信念。
  儿科暖语
  7月10日上午,“杏林医路”扬州大学医学部的成员们,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的李敏医生围坐在一起,开启了此次实践的首个访谈环节。
  提及医学学习,李医生语重心长:“本科阶段就像在搭建房屋的框架,解剖、生理、生化等每一门课程都是不可或缺的梁柱,只有把基础打牢,未来才能在医学领域站稳脚跟。”她随手拿起桌上的儿科病例手册,“到了研究生阶段,再针对性地钻研儿科细分领域,比如儿科呼吸、儿科神经等,像打磨玉石一样精心雕琢专业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
  在职业平台选择方面,李医生耐心讲解。综合医院的儿科如同一个“小社会”,能接触到各类儿科疾病,与其他科室的协作也十分频繁,有助于培养全面的诊疗思维;而儿童专科医院则在儿科疾病的深度诊疗上更具优势,能接触到更多疑难杂症案例。她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例,让同学们清楚不同平台的特点,便于结合自身兴趣做出选择。
  儿科的职业范畴远比想象中丰富。从儿童常见的感冒发烧诊治,到儿童慢性病的长期管理,再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紧急救治,李医生一一介绍。她还分享了自己曾成功救治一名早产儿的经历,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在儿科领域,每一次努力都关乎一个家庭的希望,基层医院的儿科同样能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面对职业压力,李医生微笑着说:“儿科工作确实不易,孩子无法清晰表达病情,家长的期待又很高,压力时常存在。但每当看到患病的孩子康复出院,露出天真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这番话,像一股暖流,驱散了同学们心中的迷茫,让他们明白,儿科医生虽平凡,却能在守护儿童健康的道路上绽放别样光彩。
  急诊时速
  7月12日下午,实践团队成员来到扬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与有着10年急诊工作经验的王浩医生,围绕急诊科的工作日常、职业要求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刚送走一位急性脑卒中患者,现在还有一位车祸外伤患者在抢救室,后面可能还会有突发状况。”王医生一边整理着病历,一边向同学们介绍,“急诊科就像医院的‘战场前沿’,24小时随时待命,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更是常事。之前疫情期间,我们科室全员上阵,连续一个月几乎没怎么好好休息。”
  谈及急诊科的技术发展,王医生表示,如今急诊科的急救设备不断更新,急救技术也在持续进步,比如心肺复苏技术的优化、创伤快速评估体系的完善等。他建议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同时培养快速反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在急诊科,每一秒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只有具备过硬的本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对于职业选择,王医生坦言:“急诊科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很多医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其他相对轻松的科室。但急诊科也充满挑战与机遇,在这里能快速提升临床能力,见证生命的奇迹,这种成就感是其他科室难以替代的。”他鼓励对急诊医学感兴趣的同学,多到急诊科实习观摩,亲身体验急诊工作的节奏与魅力,再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肿瘤求索
  7月14日上午,扬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诊室里,阳光和煦。张颖医生刚结束一台肿瘤介入治疗手术,便与“杏林医路”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关于肿瘤科的深度对话,打破大家对肿瘤科的刻板印象。
  “很多人觉得肿瘤科就是给患者做放化疗,其实并非如此。”张医生拿起桌上的肿瘤治疗图谱,“肿瘤科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手术、放化疗,还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等。我们的工作不只是延长患者的生命,更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她还分享了一位晚期肺癌患者,通过靶向治疗实现长期带瘤生存的案例,让同学们对肿瘤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职业能力要求方面,张医生强调:“肿瘤科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面对癌症患者,我们需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她还提到,肿瘤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紧跟肿瘤医学的发展步伐,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当被问及公私医疗机构的差异时,张医生表示:“公立医院肿瘤科在肿瘤疑难病例诊治、临床科研方面更具优势,适合想要深耕学术、提升临床能力的医生;私立医疗机构在个性化诊疗服务、患者体验方面可能更具特色,适合倾向于提供精细化服务的医生。”她还对同学们提出建议:“30岁之前要多积累临床经验,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场与肿瘤科专家的对话,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肿瘤科医生不仅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患者心灵的慰藉者。在与癌症抗争的道路上,他们用专业与爱心,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杏林医路”扬州大学医学部职业探索实践团队,通过与临床专家的深度交流,为医学本科生呈现了不同医学领域的真实工作场景与职业发展路径。希望这些宝贵的实践成果,能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也能帮助更多医学学子明确职业方向,在医学道路上坚定前行,用青春与汗水,诠释医者的使命与担当。(图文:陈彦扬、陈夕、林王胤)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