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趣味数学进社区 志愿同行伴童心

发布时间:2025-09-01 关注: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实践团队

2025年7月24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用生动的故事导入、有趣的数学游戏、创意的手工制作等丰富载体,志愿者为社区幼儿搭建了接触数学、爱上数学的平台。这堂公益课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互动中积累了知识,更让志愿者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奉献的意义与成长的喜悦,深刻体现了“赠人温暖心自暖,传递知识意更浓”的志愿服务本质。

(图为小朋友认真听讲)

破解教学困境 创新模式求实效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抽象性常让幼儿望而却步。传统教学模式下,许多孩子觉得数字运算、图形认知枯燥无趣,难以建立学习兴趣。为破解这一困境,志愿者团队经过前期调研,决定以"趣味化体验"为核心,构建适合幼儿认知规律的数学教学体系。"我们希望通过创新方式,让孩子们发现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表示,筹备阶段就确立了"玩中学、学中思"的教学目标。
 
精心筹备细打磨 匠心设计保质量
 活动筹备过程中,志愿者团队付出大量努力。为适配幼儿认知水平,他们制作了图文结合的教学材料,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生动图画和简单讲解;为调动参与积极性,专门准备了卡通贴纸、小文具等奖励品,用于表彰积极参与的孩子;考虑到幼儿注意力特点,反复调整活动环节设置,确保每个内容既有教育意义又具趣味性。经过数周精心打磨,一套涵盖故事讲解、游戏体验、手工创作、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案最终落地。
 
故事导入激兴趣 角色体验深感知
 活动当天,东安社区活动中心洋溢着欢乐氛围。志愿者们以童趣故事导入,通过《小鸡数数》的故事引入数字概念,当问到"鸡妈妈带7只小鸡去觅食,3只小鸡在吃米,还有几只在玩"时,孩子们立刻踊跃回答,现场气氛迅速活跃。随后开展的《小鸡数数》角色体验活动将氛围推向高潮,孩子们分别扮演鸡妈妈、小鸡和观察员,在"数小鸡"过程中练习数字减法,在"记数量"环节中理解数量变化,在情景互动中深化了数字应用的认知。
 
手工创作探图形 动手实践强理解
 手工创作环节成为孩子们的欢乐天地。志愿者们分发彩纸、剪刀和胶水,指导孩子们剪出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不同形状。"你看我做的小船,船身是长方形,帆是三角形!"一名小朋友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在积木拼搭区域,孩子们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建"图形小屋",在动手拼摆中直观感知图形特征,理解几何概念和空间关系。志愿者们在旁耐心指导,将"形状""大小""组合"等数学知识自然融入创作过程。
 
趣味游戏融知识 互动参与促成长
 
趣味游戏区域同样人气高涨。数字迷宫前,孩子们专注地寻找数字路径;图形配对游戏中,他们通过观察形状完成正确匹配;数字接龙活动里,简单的数字序列变化让孩子们充满好奇。每当孩子完成游戏挑战,志愿者们都会及时给予掌声鼓励和小奖品奖励,这些正向激励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不少性格内向的孩子也逐渐主动加入互动。
 
志愿总结共收获 方案优化谋长远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团队召开了总结交流会,大家分享了参与感悟。"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开心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了满足。"一位志愿者深有感触地说。团队成员认识到,幼儿数学教育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储备,更需要爱心引导、耐心陪伴和创新思路。他们表示,将结合本次活动反馈完善教学内容,增加生活场景类数学体验项目,科学规划各环节时间,提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公益教学播种子 志愿温情暖社区
 此次东安社区趣味数学志愿服务活动,用爱心搭建知识传递纽带,用创新方式点燃幼儿学习热情。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让数学知识在轻松氛围中融入孩子们的认知。未来,随着活动方案的不断完善,这项充满温情的公益教学活动将惠及更多社区儿童,让数学学习的兴趣种子在社区沃土中茁壮成长,让志愿服务的温暖力量传递到更多角落。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