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实践日记

发布时间:2025-08-29 关注:

来源:范逸濠 助力黔行支教服务队 山东大学

支教已近半月,金银山社区孩子们的笑脸,成了我生活里最暖的光。今天,我们终于要去家访,走进金山、银山社区的孩子家里,看看他们放学后的世界。​
清晨阳光爬上窗台,楼下已有孩子们的身影。昨天通知时他们就雀跃不已,小宇和小豪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带子缝着补丁,见我们来,立刻蹦跳着领路,笑声在楼道间回荡。​
推门就听见奶奶的笑声,一室一厅收拾得一尘不染,墙角绿萝叶片亮绿,墙上贴满 “三好学生”的奖状。奶奶是活动中心清洁员,奶奶笑着说:“孩子爷爷走得早,爸妈在浙江打工,就我们三口。我扫地领工资,够吃喝了。” 她往我们手里塞饮料,推辞间眼里泛起急意:“你们一定要收!我文化低不会教作业,就盼着你们来。孩子总说老师讲的故事最好听,你们来了,她眼里有光了。”小宇在旁悄悄使眼色,怕奶奶太热情,懂事得让人心疼。楼道拐角,“忆搬迁、感党恩” 标语醒目。社区干部说,居民三年前从深山迁来,新房、学校全由政府出资,家具都统一配的。
敲开小杰家的门,爷爷正编竹筐,竹条在粗糙手里翻飞:“以前在山里,进出靠走,孩子上学翻两座山,雨天常摔跟头。”他指着搬迁照片,“现在住楼房,社区啥都方便,孩子爸妈打工也放心。”小杰趴在桌上写作业,桌面斑驳垫着硬纸板,铅笔头尖尖的,字迹工整如打印。​
两家故事相似:父母在外打拼,老人守家,孩子在思念中成长。却没有一户抱怨,小宇奶奶总说“政府给了工作,活动中心是第二个家”;小杰爷爷念叨“党和政府给了好日子”。社区广场上,“搬迁一阵子、幸福一辈子”的标语被阳光镀金,老人带孩子散步,笑声洒满院子。​
返程时夕阳西下,孩子们在楼下挥手,小宇塞给我一颗糖:“爸爸上次回来带的,没舍得吃。” 我忽然懂了,“农村空心化”的焦虑在这里消散——政府扶持让家园有根基,亲情让奋斗有方向,孩子们笑脸让未来有光。他们或许缺父母陪伴,却从未缺爱与阳光。​
金银山的夜风吹来草木香。今天的家访像颗种子,在我心里种下感动。这些从大山迁来的家庭,带着坚韧与感恩扎根。我们能用知识和陪伴,为他们成长添缕光,让幸福延续一辈子。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