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6 关注: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壮乡开放发展研习队朱山 赵烛闻
一、差异化定位:180个摊位的“零同质化”密码
傍晚六点,南宁青秀区埌西村口的180个摊位如星子点亮300米长街,120余种小吃在铁板与炭火间蒸腾起独特香气。这份“广西美食千千万,埌西占一半”的底气,源于三重制度设计:
1.抽号轮换制:定期通过乒乓球抽号决定摊位顺序,打破“好位置世袭”,让运气与实力公平博弈;
2.品类唯一条款:6个月固定合同中明确“一街一品类”,从烤榴莲到烤豆腐圆均独家经营,杜绝恶性竞争;
3.保证金约束:5000元保证金针对“挂羊头卖狗肉”等行为,2023年已有7家违规商户被清退。
制度护航下,北海阿公的三规格烤生蚝、柳州阿姨的6小时熬制螺蛳粉、百色小妹带1毫米果皮的芒果酸嘢,各自成为食客必打卡的“味觉地标”。
图为埌西夜市的宣传墙
二、安全防线:三张网筑牢夜市“安心坐标”
从食材到环境,埌西夜市用“三张网”将“脏、乱、差”拒之门外:
食品溯源网:每日凌晨,肉、油、菜需经村口检测点核验,检疫合格证与油品检测报告上传小程序存档30天,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源头;
数字监管网:“一摊一码”公示营业执照与健康证,市场监管所每周抽检计量器具,误差超10克即亮黄牌,两次违规停业整顿;
现场防护网:15名安保与15名保洁从18:00至次日02:00轮班,油污3分钟内清理完毕;燃气软管每2年强制更换,消防栓50米一个,夜间红灯常亮。
三、协同治理:从“单向管理”到“多方共舞”
埌西的热闹背后,是一场政府、商户、村民的“治理交响乐”:
五部门联勤:街道、市监、消防等部门组建“夜市管家”微信群,问题5分钟响应,曾20分钟追回游客被盗手机;
12315驻点服务:现场蓝帐篷内,调解员日均处理纠纷不足0.2起,2024年上半年23起投诉全部当日化解;
村民共建:50%摊位优先本地村民,52岁的李大姐从打散工转为售卖自制木瓜酸,月入9000元;
住户共治:通过“静音耳塞+停车券”与22:30后“轻音乐时段”化解噪音争议,周边回迁楼入住率从78%升至94%。
四、逆势生长:拒绝外卖的“线下为王”之路
在“外卖时代”,埌西坚持“现制现售”,靠体验感赢得市场:
现做现卖:生蚝从撬壳到上桌不超4分钟,螺蛳粉鸭脚现炸现卤,用“锅气”对抗预制菜;
沉浸氛围:炒冰的铁板滋啦声、烤生蚝的蒜香白雾,成为线上无法复制的“烟火溢价”;
口碑裂变:抖音话题#埌西夜市有多好吃#播放量1.2亿次,小红书3.7万篇笔记中,单篇最高收藏8.9万。
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这里日均客流4.3万人次,单摊最高日营收3.8万元,总营业额突破210万元。
五、未来图景:2.0版夜经济的文化突围
2025年,埌西夜市将迈向“文化+数字”新赛道:非遗手工坊邀请壮锦、坭兴陶传承人驻场,东盟小商品走廊引入越南咖啡等特色品,VR“数字孪生夜市”让游客“云体验”后直邮美食,30万元青年创客基金还将孵化大学生创意摊位。
凌晨两点,最后一缕炉火熄灭,保洁员老何清理完街道。16小时后,这里的灯火将再次亮起——这不仅是夜市的轮回,更是一座城市治理智慧的持续生长。
图为队员们在采访埌西夜市招商公司的经理